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削ib的足,适华为的履
&esp;&esp;1993年初,当郭士纳以首位非ib内部晋升的人士出任ib总裁时,提出了四项主张:1保持技术领先;2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按对象组建营销部门,针对不同行业提供全套解决方案;3强化服务,追求客户满意度;4集中精力在网络类电子商务产品上发挥ib的规模优势。
&esp;&esp;我们对ib这样的大公司,管理制度的规范、灵活、响应速度不慢有了新的认识。
对我们的成长少走弯路,有了新的启发。
华为的官僚化虽还不重,但是苗头已经不少。
企业缩小规模就会失去竞争力,扩大规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临死亡,管理是内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
规模小,面对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风暴。
因此,我们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在这条不归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础。
这就是华为要走规模化、搞活内部动力机制、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战略出发点。
&esp;&esp;华为从小公司发展而来,不良习气还在我们身上不断地散发;组织体系也从没有经历过如此扩张,管理的脆弱,一定会在高速膨胀中显现出来;我们的队伍太年轻,好奇心、兴趣点还没有转到做实上来,幼稚还是我们向日葵般面庞的写照。
而在我们的前面是竞争对手,后面也是竞争对手,他们的强大是我们年轻队伍不曾感受过的,后来者的生机蓬勃,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后退是没有出路的,落后只有死路一条。
狭路相逢勇者生,唯有针对自身建设上的弱点,毫不遮掩地揭露和改正,才能使我们真正健康起来,强大到足以参与国际竞争。
我们真正战胜竞争对手的重要因素是管理与服务,并不完全是人才、技术与资金,上述三要素没有管理形不成力量,没有服务达不到目标。
至少华为近两三年生死存亡的问题是管理与服务的进步问题。
&esp;&esp;管理是世界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难题,华为在第二次创业中更加不可避免。
人才、资金、技术都不是华为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引进来的,而管理与服务是不可照搬引进的,只有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去确认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论,并与自身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有效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并畅行于全公司、全流程。
&esp;&esp;有管理进步的愿望,而没有良好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必定效率低下,难免死亡。
华为公司的人均效益和西方公司比较至少要低三倍以上,那么我们浪费的是什么呢?是资源和时间,这是因为管理无效造成的。
我们正在引进西方的各种先进管理,要通过我们的消化来融会贯通。
&esp;&esp;公司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管理落后,比技术落后的差距还大。
我们发展很快,问题很多,管理不上去,效益就会下滑。
当务之急是要向国外著名企业认真学习,我们聘请了非常多的国外大型顾问公司给我们提供顾问服务。
如我们的任职资格评价体系,是请的美国hay公司来做顾问的。
通过自己的消化吸收,一点一点地整改。
任何整改都得先刨松土壤,这就要先从自我批评入手,才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esp;&esp;——摘自《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
&esp;&esp;2007年年初,任正非亲自给ib公司ceo彭明盛写了封信,希望效仿ib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型。
华为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财务咨询顾问,ib公司自己的财务人员必须亲自参与其中。
之所以认定ib,是因为前期ib帮助华为实施ipd等项目,带给华为“脱胎换骨式的改变”
。
&esp;&esp;华为向ib等优秀的大型跨国企业学习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如何对财务进行卓越化、精细化、预见性管理。
尤其在2007年到2008年,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任正非曾说,“我知道我们接了许多订单,但不知道哪些是赚钱的”
,究其缘由,就是企业发展太快了,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因此从2007年到2008年,华为的利润率是比较低的,对财务与资金管理系统调整、充实、提高完成后,利润率或许会提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