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当我抵达山景城时,我看到一排枯燥的办公室,里面满是比萨盒子和MM’s巧克力的碗。
一个非常年轻又非常警觉的工程师在监控办公室,他穿的白色T恤,在昏暗的屋子里很衬皮肤颜色。
他脸上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坚定甚至是倔强的表情,可能因为他们已经厌倦了发牢骚和信息量不大的批评。
安德森对网络老一代的批评不置可否,他也不会作出任何让步。
他大大咧咧地坚持认为,他的浏览器注定会成为电子信息的标准界面。
“不管是哪种方式,”
他说,“Mozilla将进入世界上每一台电脑。”
。
←虫←工←桥书←吧←
第36节:“热连线”
的诞生(4)
这个断言最初似乎很可笑。
安德森的新浏览器还未诞生;即便它问世,网上也没什么好浏览的东西;即便有了可供浏览的信息,惟一有可能垄断这个领域的,也应该是1000英里外的那个巨头——微软。
它处于权力颠峰,正虎视眈眈地盯着网络。
没过多久,比尔·盖茨和马克·安德森的互斗就被称为浏览器之战。
但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却不是谁胜谁负,而是普通用户获得了更多选择:一个网络浏览器,又一个网络浏览器,越来越多的浏览器,大家都争着向热情的公众散发软件,基本上都是免费。
参与浏览器之战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拥有最受欢迎浏览器的公司,最终将定义产业规则,决定收费机制,获得完整的控制权。
所以大家采取了相同策略:尽力散发自己的产品,等用户上钩之后再拿来利用。
于是,尽管许多浏览器名义上都有价格,但公司实际上放任用户随意使用。
没多久,每个人都有浏览器了。
安德森这次采访任务之后,我花了一个下午亲身体验网络是怎么一回事。
《连线》办公室的西南角灯光昏暗,好几个互联网专家凑在一起,膝盖挨着膝盖工作。
这个15×20英尺的区域被称为“洞穴”
(grotto)。
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是乔纳森·斯特尔(Jonathan Steuer),他还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从《连线》创办至今一直在提供技术支持。
首席技术管理员布莱恩·贝伦多夫(Brian Behlendorf)是个19岁的小伙子,他开设了一个音乐主题的庞大邮件列表,很受欢迎。
斯特尔和贝伦多夫是在一次以迷幻性菌菇' hallucinogenic mushroom,食用后会有类似迷幻药作用的菇类植物。
'为主题的化装舞会上认识的。
斯特尔一头长发,身材结实,那天装扮成天主教女生的模样,他叫布莱恩过来帮杂志渡过难关。
布莱恩写了一个工具软件,可以把《连线》文章的电子版发给任何提出要求的人,只要杂志已从报摊上撤走30天。
安德森的新浏览器发布没多久,布莱恩就有了一份拷贝。
很快,他成了万维网技术最伟大的开发者之一,同时也是这一技术的鼓吹者。
“如果你不上万维网,”
布莱恩对路易斯说,“你就不存在。”
“洞穴”
居民都认为,对待新加坡那些把《连线》档案免费放到网上的程序员,只有一个有效的对抗方法:《连线》提供他们自己的网络档案,并做些特别整理。
这样的话,他们至少可以留住自己的读者。
这是一个看似合理的建议,但也仅仅是一个合理建议。
就算有人特别想保护《连线》的知识产权,那也不可能长时间低工资地卖命。
他们到这儿来,是因为对网络抱有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