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春试?”
崔容重复着,眼中神色渐渐清明。
&esp;&esp;上一世,崔世卓就是参加了今年的春试,不过捞了个二甲末尾,整个崔府都欢天喜地。
也就是在那之后不久,他袭了世子之位。
&esp;&esp;想到此处,崔容深深吸了一口气,忽然说道:“我要参加春试。”
&esp;&esp;杨进闻言,伸手覆上他的肩膀,沉声应道:“我定会助你。”
&esp;&esp;
&esp;&esp;按照惯例,春试三年一次,本次恰好就在今年四月初。
&esp;&esp;为参加此次春试,从去年秋冬起,全国各地取得解状的举子便纷纷动身,从各州县一路跋涉,赶往长安。
&esp;&esp;每到这时,长安城里的客栈人满为患,住满了参加春试的举子;少数家中殷实的,甚至会直接租下一处清净的院落,以便温习功课,静心备考。
&esp;&esp;这些各州县的精英们,十有七八准备考进士科,只有少部分会选择明经科。
之所以如此,原因也很简单——新科进士所受的礼遇的尊崇,是明经科远远比不上的。
&esp;&esp;根据本朝法令,一旦进士及和亲笔签名,以验明正身——这也是春试当日得入考场的凭证。
&esp;&esp;一应手续办妥,崔容便可安心准备,静待春试之日到来。
不过他心中却没有那般轻松。
&esp;&esp;自重生以来,崔容一日都不曽放松,也自认对文史经哲小有所成,然而每次春试,集于京师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各地举子足有两千人之众。
&esp;&esp;虽说其中有才能者无常数,但真正有幸登科的,不过百之一二,竞争何其激烈。
&esp;&esp;好在崔容对今年的进士科试题还有几分记忆,给他增加了不少胜算。
&esp;&esp;即使如此,这段日子除了安葬张氏那日,剩下的时间崔容几乎是学馆府里两头跑,整日整夜发狠背书练字,有时连饭都忘了吃。
&esp;&esp;崔容文章上差些,所幸有崔世青在,给他讲解了许多策论的技巧,也算临时抱佛脚一番。
&esp;&esp;如此,终于到了春试前一日。
&esp;&esp;
&esp;&esp;张仪和杜仲也要参加此次春试,不同的是,杜仲报的是明经科,而张仪和崔容一般,报的进士科。
&esp;&esp;杜仲说自己实在不喜吟诗作赋,想着明经科仅需背诵,要简单些,便选了。
他的志向是入太医院,如此倒也合适。
&esp;&esp;张仪一听,苦着脸抱怨:“我也不喜吟诗作赋,奈何家里逼得紧,非让我报进士科不可。”
&esp;&esp;言语间满是对杜仲的羡慕。
&esp;&esp;三人相约一道去礼部。
&esp;&esp;按照本朝律法,参加春试的考生之间需要相互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