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一个年轻书生的话,虽然说的肯定,但分量不够。
&esp;&esp;除了引起一些小小的骚动,被人指责为奉迎皇子的马屁精之外,也没能造成多少影响。
&esp;&esp;终于在有心人的穷究之下,找到了刘教谕的头上。
&esp;&esp;刘教谕虽然品级不高,但身为通惠民书院的教谕,身份也算清贵。
&esp;&esp;他并没承认这半阙词是裕王所作,只说裕王好文采,为他所仅见。
&esp;&esp;“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涛涛……”
&esp;&esp;这样的词虽只半阙,可是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心怀天下和浩然之气。
品味词句,竟是意犹未尽非常遗憾。
&esp;&esp;隐隐约约之间,京城之中的读书人,心里都认定裕王就是这半阙词的作者。
&esp;&esp;刘教谕做这事情,很有讲究。
既替裕王扬名于京城内外,又避免了麻烦。
若是陛下追究裕王的僭越之罪,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市井传言,你又何必当真。
&esp;&esp;而这半阙词一出,不知道有多少朝臣,都将裕王看为一代雄主。
别看只是半阙词,但诗词言志,足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了。
&esp;&esp;这会影响很多人,其中的好处巨大。
&esp;&esp;“殿下可知,你那半阙雄词已经誉满京华。”
刘教谕这天读完书,喝茶润润嗓子开始表功。
&esp;&esp;朱载坖一点不知情,不由得好奇,“刘教谕可是有什么消息?”
&esp;&esp;这就象是后世在微博上发了评论,很关注他人是否点赞和回复一样。
要么默默点赞,要么不服来战。
&esp;&esp;通过刘教谕,朱载坖知道自己居然有了不小的文名。
&esp;&esp;深深的看了刘来教谕一眼,朱载坖对他拱手一礼,“刘教谕有心了,日后必有厚报。”
&esp;&esp;刘教谕很成功的给朱载坖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此人可用。
&esp;&esp;朱载坖将刘教谕引为心腹,有些事情,也渐渐的让对方知道了一些。
&esp;&esp;时间进入四月份,天气已然暖和。
通州这里的人也变的更多,码头上常常起些争执。
往往是两三伙挑夫为了争些活计,由争吵变成斗殴也不少见。
随着天气变暖,这种事竟越来越多。
&esp;&esp;“刘教谕,你可知道,今天码头上又打了起来。
三四十人火并,我亲眼见到好几人都被打得头破血流。”
田义正与刘教谕闲聊,“你说他们这些人,好好的做活养家不好,整天争来打去的,这是何苦。
大家一起将活计包揽下来,匀着来做不就少了这些争执。”
&esp;&esp;刘教谕撇了田义这小太监一眼,脸色有些忧虑道:“此事不太正常,以往挑夫们有争执,都会相谈说和。
现在码头力夫们如此暴戾,只怕有事情发生,不是好的预兆。”
&esp;&esp;“只怕是天热,人心都躁了起来。”
田义点点头,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