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作者有话要说:谢谢 kev133201的地雷来,亲一个~~ 3
&esp;&esp;☆、
&esp;&esp;
&esp;&esp;自古就有民谚: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esp;&esp;李慕书他们刚来到槐树湾的时候正是五月份,那时农作物正是欣欣向荣茁壮成长,有些已开始结颗粒。
时隔一个多月,正是收割小麦,准备水稻播种的繁忙时节。
全槐树湾上上下下男女老少全部动员起来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他们要赶着在下一个时节前抢收,忙得不可开交。
&esp;&esp;这么热火朝天的景像李慕书只在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里看过,现代耕地少,但凡大面积耕种的都是承包出去了,他们收割都是用机器。
&esp;&esp;进入农忙,槐树湾来了很多年轻人,他们年约十岁的样子,身上穿着粗麻衣,头上戴着草帽。
每天天未亮他们就赶过来了帮助村民收割了,一直到晚饭后才一起回去。
村里的人都认识他们,好像早就知道他们会过来帮忙一样,早早就备好了他们的早中晚三顿饭了。
&esp;&esp;李慕书偷偷问王大夫:“师傅,这些人也是和达叔他们一起服过役的吗?看起来好年轻啊。”
&esp;&esp;“不是,他们只是农忙时过来帮忙。”
&esp;&esp;“噢,他们是附近村里的?”
李慕书心里盘算了一下人数,大概有二十多人。
都是壮劳动力呢,农忙时不在家里帮忙却往外跑,难道是特派员?哪里有工就往哪里跑吗?但古代应该没这个工种吧?李慕书心里很疑惑。
&esp;&esp;“啊?嗯。”
王大夫含糊其词也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李慕书见王大夫不想说也没再问了。
&esp;&esp;烈日当空,大家汗如雨下,当农民真的很辛苦!
既然有人来帮忙总是好的,少受点罪么
&esp;&esp;不过农忙也没李慕书什么事了,他手无缚鸡之力,干不了粗重的活儿也不会干农活,大家也不会来叫他去。
徐大明就不同了,他有的是力气又会干农活,天天跟着达叔去田地收割。
&esp;&esp;家家户户的大人都去忙了,就连四五岁的小孩子都很懂事地没到处乱跑,每天在家里帮着喂喂小鸡,赶赶麻雀,拾拾麦穗什么的,李慕书见大家都有事情做就他一个闲人了很是不好意思。
&esp;&esp;想来想去最后李慕书就帮村民带小孩了,所有六岁以下的小屁孩都放在他家里照顾,这样大人就能更安心地在田里忙活了。
于是李慕书的家变成了托儿所,而李慕书成了幼儿园的园长了。
每天除了负责他们一日三餐,还要讲故事,哄睡觉。
当然小婴儿就不用李慕书带了,就算他愿意,人家也不放心。
&esp;&esp;每天晚上李慕书就把绿豆泡上,在王大夫那里拿的夏枯草和野菊花也洗干净放好。
这是他煮来给田里劳动的村民喝的。
&esp;&esp;李慕书现在已经学会生火煮饭了,每天一大早李慕书就起来做早饭和熬绿豆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