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引子:美国的医疗条件非常优越,不过对习惯“中国式看病”
的人,寻医问药不一定来得容易。
简单地说,除非急诊或专科,这里的病人一般不去医院,而是首选家庭医生的诊所。
由于熟悉患者病史,家庭医生可采取电话指导、开处方药、面诊等方法,直至推荐给专科医生。
但因社会对医生行业的推崇以及高额回报,也有少数不适合做医生的人跻身其列。
因此了解医生的资质,避免落入庸医之手,非常重要。
由于我没有及时更新家庭医生,就有了下面这段遭遇。
&esp;&esp;2013年的元旦过后不久,我大病一场,发了14天的高烧,一度觉得离死不远。
虽然恢复了两三个月,仍在体验着病去如抽丝的滋味,想记录此次经历的念头便愈发强烈,但重点不在生病本身多么难过,而是有的美国医生可以多么荒唐。
&esp;&esp;生病之前我非常忙碌,已经感觉到了疲惫,但更直接的导火索是滑雪玩过了头,回来就发起烧来。
因为再无其他症状,我以为靠泰诺就可以挺过去,可没过多久热度就卷土重来,气力也渐渐消散。
我预知大事不好。
&esp;&esp;到了,居然要我去看心理医生。
我很不解,问她我父亲去世我抑郁,我发烧十天我抑郁,这不都很正常吗,我想知道我身体怎么了,你大谈心理干什么?
&esp;&esp;她终于打住了,又讯问我是否酗酒,是否吸毒,有几个性伴侣,是否可能染上艾滋病毒,并目光犀利地强调我必须说实话,她才能真正帮助我。
我彻底晕了,但发扬回光返照的精神,一一给出否定答复,并恨恨地意识到,我的确需要心理医生来抚慰这颗脆弱的小心灵了。
她语气慢慢变缓,让我补验艾滋病,以及去做ct查癌症,同时不排除我可能染上了严重的感冒病毒。
从诊所出去有一个热闹的十字路口,我下定决心,就是死在这街头,也绝不再去见这帮自以为是的家伙。
&esp;&esp;后来据朋友分析,根据我仅有的发烧症状、良好的检测结果、不合作的态度,该医生认定我并无大恙,寻求关注是真,所以需要治疗的是心理。
这一点上,她的职业判断非常愚蠢。
怀疑免疫系统出现问题虽然合理,但咄咄逼人的态度表明她并非良善之辈,跟她就此诀别是明智的。
&esp;&esp;更荒唐的是,当我后来查看就诊记录时,惊讶地发现,最开始说我得脓毒性咽喉炎的那位医生,在“症状”
一栏下居然写着“咽喉疼痛红肿”
,一个十足的谎言—为了支持自己的误诊,显然他编造了病例。
&esp;&esp;综合一个星期以来艰难的求医历程,我的感受是,这家医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撇开华丽的装潢,和为患者健康着想的幌子,它更像三流的生意人。
医生居高临下,优越感十足,对患者病情毫不上心,只依据流程机械操作,既不承担风险还可高额收费,功利的本质一目了然,连以“医学不是万能的”
或“医生也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