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这也难怪,周清年过四十了,太史慈才十八。
周清关注太守府那边的人,也都是和他自己差不多岁数的人,是太守府的诸曹长官或者专门的上计吏,对只是奏曹史的太史慈自然毫不关心,所以就没认出来。
他怎么也没想到,东莱太守不派老成持重的上计吏过来,而是将这么关键的任务交给了一个才十八岁的小青年。
太史慈背对着他,心头打起了小九九,虽然自己快了一步,但两人前后脚上呈奏章,一边是太守,一边是刺史,尚书台会相信哪边的说辞,还真不好说。
想到出发时,太守对自己语重心长的托付,还有这番如此看重自己的选择,年少轻狂的太史慈决定铤而走险。
他悄悄地将匕首藏在怀中后,转过身去。
“呵!
这位老哥哥是哪里人啊?”
太史慈装作第一次见他的样子,微笑着和周清打起了招呼。
周清没有怀疑,直接答道:“我青州的,贤弟又是哪里的?”
“我就是本地河南尹的,中牟县那边的人,复姓皇甫。”
“哦……皇甫贤弟,愚兄姓周。”
“啊!
原来是周兄!”
太史慈笑意洋溢,拱手问道:“周兄是带着上面的奏章过来求通过的,还是来向朝廷问策的?”
“刺史已有处理意见,只需要让尚书台通过就好。”
太史慈了然地点点头,“哦!
奏章呢?”
“怕弄坏了,放在车上。”
周清指向路边那辆马车,马夫在那边看顾。
太史慈点了点头,“周兄顾虑的是啊!
我跟你说,愚弟我几乎天天都来这里上奏章,这京师之地,不比外面,对奏章的题名起署规制,要求很高啊。”
太史慈说着,正好有一队人挽着手从前面出来,朝其他方向指指点点,眉飞色舞,似乎是办完事了,几名友人准备去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