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第625章大帅应该学王莽
对于这次提前出洋考察宪政,滕毓藻仔细思量后认为,这应该是民众和部分官员经过这场抗击列强联军的现代战争,以及受到《大国崛起发行后的影响,提前催生出国内朝野强烈的要适应现代世界潮流的意识,这才有了提前萌生的如此紧迫的宪政思想。
而慈禧的反应,更在滕毓藻的意料之中。
原本的历史上,经过躲避八国联军的西狩逃亡后,慈禧心中就已经有了变法图强的想法,她甚至还在清末发起了一连串近乎于光绪当年主持失败的戊戌变法的维新。
只不过,关于宪政,她还是尽力在拖,也不知这一次她终于下决心派大臣出洋考察,又是受了什么刺激?
难道是慈禧意识到,如果再不做出改变,他滕毓藻做大后,有推翻满清朝廷的可能?这才想到通过宪政来保全皇位?
这个念头,是滕毓藻反复思量过的,尽管如此,滕毓藻还不准备现在就有什么动作,毕竟关外的战事还没结束,他滕毓藻暂时还腾不出手来。
这一次的五大臣出洋,同历史上有些不同,也许是时间提前的原因,并没有发生刺杀事件。
而在关于出洋的人员上,倒是很是经过朝野一番议论争吵后,才有了结果,当然,最终人选也同历史上有所不同。
去年初,被朝廷委派出洋考察西方政治体制的五人是,康熙六世孙镇国公载泽、山东布政使尚其亨、商部右丞绍英、户部侍郎戴鸿慈、两江总督端方。
由他们一行五人前往英、法、比利时、瑞典、丹麦、意大利、瑞士、荷兰、俄国、日本、美国、德国和奥地利考察。
而民间对于这次出洋考察宪政,同样十分关注,多数对此表示出极大期望。
但也有少数民间立宪派激进人物并不满意,如钱师爷聘任的《大公报主笔兼合伙人英敛之,就颇为冷静地指出,这一派员出洋考察的举动所存在的问题。
英敛之明确指出,“近者以势驱情迫,无可如何,朝野乃竞言立宪,政府遂有派大臣出洋之旨。”
“此一举也,各国注目其措施,各国评议其利弊,大都以此为改良政治之,中国之转弱为强、化危为安,或此是赖。
但又群疑满腹,虑所遣之非人,未必能探取各国政治之精义,将有宝山空归之叹。”
并提出,希望以“侯官严又陵、丹徒马湘伯、南海何沃生、三水胡翼南”
等人代替出访的五位大臣,以真正达到考察之实效。
这个英敛之,就是后世著名演员英达的太爷爷,虽然是正牌子满人,可却一向敢于直言,甚至敢于在报上痛批慈禧,这让慈禧及一众满清权贵颇为痛恨。
而英敛之提出的侯官严又陵、丹徒马湘伯、南海何沃生、三水胡翼南等人,也不是随意提出的,这些人都是现在民间很有影响力的民间在野人士。
侯官严又陵,就是严复,他是福建侯官人,字又陵。
严又陵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