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照顾。
还要摆正角色,不能对家人唯命是从,要适当表达愤怒、不满和期望,这对于家人的健康有好处。
我说过,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严厉的批评。
在我的指导下,牧师不再亦步亦趋,替妻子和儿子收拾家务、打扫卫生。
儿子对日常杂务袖手旁观,也会让他大发脾气。
他不再替他们支付汽车保险费,而是让他们自行负担。
有时候,他不再陪妻子到城里去看歌剧,而是让她独自驾车前往。
他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起“坏丈夫”
、“坏父亲”
的角色,而不是有求必应。
他昔日的行为,固然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但从未失去爱的能力,这也成为他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对于他的变化,妻子和儿子起初大为不满,但不久后情况就有了变化:一个儿子回到大学就读,另一个儿子找到了工作,还在外面独自租了公寓。
妻子也感受到独立的好处,心灵由此获得了成长。
牧师本人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感受到了人生真正的快乐。
这位牧师不恰当的爱,曾接近被虐待狂的边缘。
虐待狂和被虐待狂,都与性的需求、性的联想有关。
不管是别人受苦,还是让自己受苦,患者都会感受到某种生理快感。
在精神病理学上,纯粹的性虐待和被虐待现象极为罕见,更多的是社会性虐待狂和被虐待狂,其危害性也更为严重。
患者在与性有关的人际交往中,总想不停地去伤害对方,或为对方所伤害。
“自我牺牲”
(2)
“自我牺牲”
(2)
有一个女人被丈夫遗弃,不得不向心理医生求助。
她哭诉丈夫虐待成性,丈夫从不关心她,在外面有很多女人。
他把购买食物的钱,统统在赌场上输光。
他常常深更半夜才回家,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后就咒骂她、毒打她。
就在圣诞节前夕,他还置妻子和孩子不顾,独自离开家门。
对于这位女士的遭遇,心理医生颇感同情,不过经进一步了解,同情心就会被强烈的不解所替代:这位女士经受虐待长达20年,跟丈夫两度离婚,又两度破镜重圆,中间经过无数次分手与和好。
医生用了两个月时间,帮助她摆脱被丈夫遗弃的痛苦。
有一天早晨,
她一走进医生办公室,就兴高采烈地宣布:“我的丈夫回来了!
昨晚他打电话给我,说是要见见我。
我们刚刚见面,他就哀求我允许他回家。
我看到他想悔改,而且就像变了一个人,所以就允许他回来了。”
医生提醒她,这种情形发生过不止一次,难道她要让悲剧一再上演吗?更何况在这段时间里,她不是也过得很好吗?病人却回答说:“可是我爱他呀,有谁能拒绝爱呢?”
假如医生想同她进一步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
,那位女士就会大为光火,甚至决定中断治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医生努力回忆治疗的所有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