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胤礽:“哦。”
&esp;&esp;太监将蜡烛吹灭。
&esp;&esp;半晌,黑暗中响起康熙的声音:“这话究竟是谁说的?”
&esp;&esp;胤礽:“当然是皇玛法。
还有半句是情深不寿。”
是金庸。
&esp;&esp;康熙:“哦。”
肯定是玉林通琇那个假和尚说的。
&esp;&esp;没事了,这话一定不是真的。
康熙自我安慰。
&esp;&esp;……
&esp;&esp;顾炎武见到康熙和胤礽之后,收拾了行李,第二日就离京归家了。
&esp;&esp;他回到昆山,做回了田家翁,安心著书。
&esp;&esp;康熙让当地官员好好照顾他。
这一声招呼,让康熙知道顾家家产被昆山豪强叶家占据,叶家还追杀顾炎武的事。
&esp;&esp;他叹了口气,叫来了与昆山叶家同宗的叶方蔼,让叶方蔼回家一趟处理此事。
&esp;&esp;叶方蔼是个清官,还多次举荐顾炎武。
叶家却是霸占了顾家家产,还追杀顾炎武的昆山豪强。
&esp;&esp;康熙又想起顺治在乾清宫前帐篷中对他的教导。
&esp;&esp;当一个官员清廉时,还得看看他背后的家族、他的师门、他当地的豪强,才能看到他是否是个好官。
&esp;&esp;康熙收集了其他有名的前明遗民的著作,他看完之后,叹气道:“国外也有类似的思想。”
&esp;&esp;胤礽知道康熙说的是什么思想。
&esp;&esp;他们开始怀疑君主制度的正确性,开始试图探索一种更适合华夏的制度。
&esp;&esp;康熙很忧虑,甚至有了焚书的想法。
&esp;&esp;胤礽笑道:“这不是好事吗?”
&esp;&esp;康熙难得敲了敲胤礽脑袋:“怎么能叫好事?”
&esp;&esp;胤礽捂着脑袋道:“一种思想形成现实,至少要过两三百年,那时候咱们大清肯定差不多没啦。”
&esp;&esp;康熙:“……别胡说。”
&esp;&esp;胤礽攀上康熙的膝盖坐着:“阿玛,咱俩还说那些虚的干什么。
大清有阿玛教导祖孙三代,大概能兴盛一两百年,之后肯定会走下坡路,两三百年差不多了。
后一百年肯定还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esp;&esp;康熙想揍儿子。
事实或许是如此,但自家人哪能这么没志气!
&esp;&esp;“两三百年啊,也不错了。”
康熙其实也很没志气。
短命的王朝多得是,何况大清“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