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果然,她淡淡地说,你没有写诗的天赋,可惜啊。
1958年,在莫斯科的广场上,每天都有人在念诗,有人念普希金,有人念白银时代,更多地在念自己的诗。
我经常独自藏身在人群里,听那些过分煽情的朗诵,偶尔也会遇到让人终生难忘的句子,就像遇到让你终生难忘的人。
&esp;&esp;那个人是谁?
&esp;&esp;卡佳面无表情地摇头,翻到小本子中的一页说,你看这首诗里有许多叙事,说明你有说故事的才能,你可以试着写小说。
&esp;&esp;我们认识一年了。
偶尔,我会陪伴她去淮海路上的国泰电影院看电影;去共青森林公园的草坪上野餐,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的苏联人那样。
她的行动虽然迟缓,兴致却高得很,头发与衣服都特意打扮过。
她拿出最好吃的罐头,国产的酸黄瓜,在春天柳絮飞扬的小河边,用俄语唱起我从未听过的歌。
在邮局的营业大厅里,我常见到一个叫薛范的翻译家,《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草帽歌》等好多歌曲,都是被他翻译成中文的。
他是个拄着拐杖坐在轮椅上的小儿麻痹患者,我知道他是谁,却从未跟他搭讪过一句话。
而我就是那样的人,腼腆到跟任何人说话都会脸红。
&esp;&esp;但自从认识卡佳,我就变得开朗了些,至少敢与老太太开玩笑了。
&esp;&esp;坐在野餐垫上,看着上海难得晴朗的天空,卡佳说,如果我有儿子的话,我就叫他格奥尔基;如果我有女儿的话,我就叫她亚历桑德拉。
可惜,我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更不会有孙辈……但我有回忆。
&esp;&esp;终于,她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
&esp;&esp;1958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游行。
我在莫斯科电影学院的方阵,红场上人山人海,刚过瓦西里升天大教堂,队伍全散了。
我独自坐地铁回学校。
莫斯科的地铁很漂亮,但那天人很多,我在猎人商行站上车,挤在车厢里喘不过气。
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回头看见一张中国人的脸。
他很年轻,大概二十来岁,穿着朴素而简单,就像个工人,手里却拿着本书。
他想把座位让给我。
这种事常发生,你知道,我不会假惺惺谦让的。
我坐在他的位子上,列车继续在莫斯科地底飞驰。
他站在我对面,左手拉扶手,右手依然捧着书。
封面正对着我,别列亚耶夫的《陶威尔教授的头颅》,竟是本科幻小说。
我还是、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不再是那个穷乡僻壤的哥萨克了,伟大的肖洛霍夫,他再也写不出伟大的作品了!
还有那些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和各种艺术家,我们在国内读书的时候,都把他们当做偶像和明星,可一旦见到本人,不过都是些大腹便便的老家伙们,只会高谈阔论,彼此肉麻地吹捧。
苏联政府给这些人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别墅,在莫斯科郊外的森林里,还有嘎斯轿车、司机与仆人。
我打心眼里喜欢他们的作品,但又讨厌他们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