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这本书说的是古代一位大员。
这位大员既不是科甲出身,也不是军功保举,而是从小小的知县起家,一路升到尚书总督,还是五省的钦差。
可以说功成名就,富贵无限。
谁知道这位大员天生一种古怪脾气:生平不喜欢银钱,不贪衣食;穿的是破衣旧帽,吃的是淡饭粗茶;看到别人破烂肮脏就喜欢,有人送金玉锦绣就生气。
他的下属,那些戏园、酒馆、估衣、绸缎、古董,还有柳巷花街、秦楼楚馆,都被弄得毫无生意,只能叫苦连天,关门歇业。
所以,虽然他历任封疆大吏,却没享受过什么。
偏偏又赶上国家多事之秋,兵祸连连,从长江钦差奉旨督师,带着几十营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日夜兼程北上,鲁莽行事,结果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唉,一命归天,尽忠报国。
朝廷给他加恩抚恤,封官荫子,赐祭立祠,这也算是忠义流芳,传扬不绝。
谁知道,追根溯源,以纵庇匪人定为首罪,官阶被追夺,恤典也撤销。
可怜一辈子赫赫烈烈的声名,竟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
是非功罪,朝廷有信史,民间有舆论,这不是我们能议论的,编书的更不敢褒贬一字。
现在就讲讲他做州县时,到处流传的几桩奇奇怪怪的公案。
这些故事在民间相传,人人都知道,茶坊野店,大家都在谈论,说是青天老爷的政绩,是小地方的典故,活灵活现,就像宋朝的包龙图、国初的施不全一样。
惜红居士吃饱了老米饭,穿暖了粗布衣,闲得无聊,就把茶坊野店大家谈论的故事搬出来,作为消愁解闷的消遣。
至于这些故事的真假、先后顺序,编书的是从传闻得来,并非亲眼所见,不敢说每句话都真实,每件事都可靠。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看书的人肯定能明白,不必多虑。
说了这么半天,这位大员到底是谁呢?大家听我道来:这就是人人皆知、个个都晓的铜锤李,李大人。
上回说到铜锤李,李大人,本是辽东人氏,双名持钧,表字镜轩。
他练就一身绝佳武艺,尤其擅长使用两柄熟铜流星锤,可谓所向披靡,因此得了个“铜锤李”
的称号。
年轻时,老大人在江苏做官,他便随任读书。
所以虽祖籍北方,却在南方长大。
他气宇轩昂,人才出众,面方耳大,虎背熊腰。
论起文章,下笔千言;说起武事,能百步穿杨。
自幼就胸怀大志,不愿只在笔墨间讨生活。
老大人也不勉强他,便帮他援例报捐了个知县,以成全他济世利民的志向。
这是贤父母因材施教的道理,值得天下父母借鉴。
很多时候,父母总希望孩子读书,考中举人、进士,点翰林,走正途出身。
这固然是正理,可往往与孩子的脾性不合,一年又一年地耽误,最后一事无成,青春虚度。
所以,教育孩子读书,只要他们明白道理,才是真正的受用。
要是固执成见,一味追求功名,那可就误人不浅了。
就像李公的父母,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他读书考取功名,那他能否成就功业就很难说了。
闲言少叙,且说他做州县的公案。
这公案从哪里说起呢?要是平铺直叙,不可能处处都有奇闻,案案都有异事。
无非是行香拜庙、拦轿呼冤、枷杖发落,以及驱逐流娼、捉拿赌博、访察讼师、严办地棍这些寻常案件,到处都一样,年年都有。
要是讲述这些老生常谈,看这本书的人肯定会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