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解码到反馈(编码),他至少有两次积极生活的机会。
如前所述,从自由或人生的角度来说,无论生活在怎样一个国家或时代,人的一生都像是在“集中营”
里度过,集中营是人的境遇或条件。
法国人说,“生命是一次没有人能够活着逃出去的冒险”
,似乎也给我们的生活罩上了某种末日情绪??逃出去了也是死。
然而,当我们试着乐观地看待这一切,不难发现许多人仍然活着逃了出来。
否则,为什么每当我徜徉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里,总能在《吃土豆的人们》里面闻到文森特?凡?高先生的鼻息呢?当然,如你所知,这里逃出来的不是肉体的凡?高,而是凡?高的积极生活。
积极生活是凡?高生命的一部分,正如我关于这个世界的思考与写作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一样。
几部电影
卢梭云,“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我的朋友黄明雨先生最近在给我的信里更进一步,“人心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肉体的枷锁之中。”
在我看来,人生不过是一次漫长的大逃狱。
我之所以说它是一次大逃狱,是因为它实际上包含着无数小逃狱。
关于这一点,或许我们更应该将敬意投向朋霍费尔先生那样的人物,只有他在狱里狱外,都能自由生活。
朋霍费尔虽是个教徒,但他关心地上比关心天上多。
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冒险犯难,将宗教生活还原到人的内心。
在纳粹横行时,朋霍费尔从美国回到了柏林,甚至参与了谋杀希特勒的行动。
朋霍费尔是在盟军解放的前几天被绞死的。
临死前,同室的囚徒去向他道别,他说:“这个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殉道者的一生,一天一天,勇敢而平静。
或许同样是出于渴望自由的天性,我时常在平凡而芜杂的生活中,留心搜集一些关于集中营或监狱生活的影片。
尽管狱卒或军警的恶行令人触目惊心,时常撞伤我的眼帘,然而我真正关心的,是一个囚犯如何积极生活或抵抗。
所以,在所有同题材影片中,《肖申克的救赎》更让我心动与感恩。
在我心中,这部电影甚至会让《勇敢的心》变得黯淡无光。
由梅尔?吉普森执导并出任主角的《勇敢的心》取材于历史,描述的是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反抗英格兰的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影片结尾,让人无限伤感,英勇的华莱士高喊“Freedom”
被杀了头;《肖申克的救赎》叙述的则是一个入了冤狱的银行家如何前后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挖地道出逃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场面宏大的《勇敢的心》叙述的是集体解放,明修栈道,终于功败垂成;而《肖申克的救赎》叙述的却是个体自救,暗渡陈仓,善恶有报。
谈到个体自救,有人可能立刻会想到索尔仁尼琴的有关批评,“鱼群从不会为反对捕鱼业而集体斗争,它们只是想怎样从网眼里钻出去。”
当然,我并不低估散兵游勇的鱼各自穿越网眼的价值。
显而易见的是,索尔仁尼琴的批评并不适合银行家安迪??他出逃后不但没有一走了之,而且撕破了整张渔网。
人类充满艰辛劳苦,不时在希望中走向悲怆。
从集中营到古拉格群岛,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群体解放若不是建立于个体自救与精神独立的基础之上,难免会将这场解放异化为在不同监狱之间转移人民的游戏。
就像乔治?奥威尔笔下的《动物庄园》一样,尽管拿破仑猪赶走了人,解放了曼纳庄园的动物,宣布了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是用不了多久,有权有势的拿破仑猪便会学人一样直立行走、高谈阔论,把曼纳庄园变成一座“美丽新监狱”
。
事实上,从纳粹覆灭到苏军进驻,东柏林人便是经历了这样一场“狱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