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第1部分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

——《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

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

朋友们建议我继续写下去,从“红色的起点”

向前进。

于是,我上井冈山、入瑞金、进遵义,进行了一系列实地采访,又写出四十多万字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可以说是《红色的起点》的续篇;

《红色的起点》写的是“中国有了共产党”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

我沿着中国革命的红色道路继续写下去。

我去西安、延安进行了实地采访,还去重庆、南京、北京等有关的地方采访,写出五十多万字的续篇《毛泽东与蒋介石》。

这部长篇写出“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了蒋介石”

的历程。

《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构成“红色三部曲”

,一百多万字,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写到新中国诞生。

问:书名为什么叫《红色的起点》?

答: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红色之路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红色的起点》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前夕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部长篇如此详尽地记述这一重大事件。

这本书一字不易,同时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只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图书市场,改了一下书名。

香港版叫《中共之初》,台湾版则叫《大机密》——因为台湾读者几乎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所以这本书对于他们来说是“大机密”

《红色的起点》是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名字,《中共之初》则是中性的书名,《大机密》则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

从两岸三地对于同一本书的三个不同的书名,反映出两岸三地不同的政治倾向。

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诞生的。

我作为上海的专业作家,写作《红色的起点》,可以说占了“地利”

的优势。

《红色的起点》采用T字形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又写及纵剖面——中共“一大”

代表们的后来,这样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

问:为什么说“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答:《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部长篇是从特殊而新颖的视角——领袖史,来写中国共产党,来写毛泽东。

领袖是党的舵手。

党的成败,领袖起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

相邻小说
往事不忍成历史 作者:阎明  大毒枭的自白  苏联祭  尼雅  大明十五疑案  13三国猛将关羽  黄国荣乡谣  刘备:"常败"的英雄  平生意 楼上黄昏(宫廷战争文、帝王攻、将军受、强强)  拉贝日记 -约翰·拉贝1066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日本史话  忆毛主席 吴冷西  三国机密(上):龙难日  历史深处的误会 作者:傅国涌  快穿:白月光宿主又回去善后啦  五行缺钱  狼烟北平1  21  方士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