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相比郑森,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那才是正宗的神童。
夏完淳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夏允彝先生就开始教授他四书五经。
五岁入私塾,谈论经义,评论古人的得失,便已经能够不拘于常说,常常能抓住要点一语中的。
夏允彝先生的好友陈子龙先生常常到夏家来玩,见夏完淳童年老成,颇为可爱,便常常逗弄他,和他争辩书中的疑难问题,有趣的是,一开始陈子龙只是出于游戏之心,想和孩子开开玩笑解闷,所以常常故意曲解经书,来逗夏完淳玩。
谁知完夏淳却十分认真而且精通学问,常常扬着小脑袋一字一句地反驳,驳斥得陈子龙无话可说。
这以后,陈子龙对完淳刮目相看。
夏允彝的几社朋友们更是惊奇万分,敬称夏完淳为“小友”
,视之为同道中人。
&esp;&esp;依照史书上的记载,到了六岁的时候,也就是如今,还是个小孩子的夏完淳就已经能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了。
&esp;&esp;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罢了,自古以来,文采出众,但是拙于实务的人,多的就是。
比如刘宗周,比如黄宗羲,文章学识何等出众,但是在郑森看来,一个虽然有德有学,但并没有救时的本领,而另一个,就是个东林党棍。
但夏完淳却和他们不同,依据郑森对历史的了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是少有的没有被党派门户之见蒙住眼睛的人物,这一点从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于被黄宗羲等东林党棍打成“绝世奸佞”
的马士英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
而且从夏完淳留下的一些作品中看,他对于南明以来的一系列的政治得失的评论都能正中要害,绝对是一位值得期待的人才。
&esp;&esp;郑家在松江有一处别墅,郑森先到那个别墅里略微休息了一下,吃了早饭,便由肖主事带着,到夏允彝先生府上去。
果然夏允彝先生已经进京去了。
不过郑森倒是正好遇到了在门外玩耍的刚刚六岁的夏完淳。
&esp;&esp;“先生就是安平郑森先生?家父倒是提到过先生。
先生的一些文章,完淳也拜读过,很多地方让完淳颇有所得。
今日得见先生,真是太好了,只可惜先生来的不巧,家父和陈先生都赴京赶考去了。”
得知郑森的来意,夏完淳这样回答说,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esp;&esp;“令尊大人和陈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也是久仰了。
只可惜无缘一见。
令尊大人和陈先生这一去,定然是蟾宫折桂而还。”
郑森说道,“不知二位先生是什么时候北上的。”
&esp;&esp;“家父是半个月前和陈先生一起进京的。”
夏完淳回答说。
&esp;&esp;“哦,如此一来,我倒是不必因为昨天在余姚耽搁了一天,而太过悔恨了。”
郑森笑道,“若是令尊昨日刚走,那我就真要以头抢地了。”
&esp;&esp;“先生昨日在余姚,可是去拜访黄太冲先生?先生昨日在余姚,今日此时便到了松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莫不是先生有传说中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