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第4部分

去图书馆借书还需要有个取舍的标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说:“要多读好书,只有不读坏书。”

虽然说“开卷有益”

,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图书出版市场极其不规范,大量文字垃圾相继混入书市,而图书馆的采购人员对于图书好坏的判断能力可能非常有限,加上他们更关心的也许只是哪一种书的折扣更低(这可不是为了给学校省钱),所以大学的图书馆里有相当多的书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垃圾。

虽然借一本这样的书并不会浪费你任何钱,但是浪费的时间可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的。

对于那些肤浅的纯粹是炒作的图书最好是敬而远之。

在图书馆借书不要太过功利,不要以为只有跟考试相关的书籍才值得一看。

我记得原来学校的图书馆里被借次数最多的好像全是英语四、六级或者考研方面的书,而其余的那些跟考试不那么相关的书则很少有人问津,哪怕就是《现代化的陷阱》这种曾经非常畅销而且很有思想深度的书籍也难免被打入冷宫。

其实,毕业以后就会发现,在图书馆借过的那些英语四、六级的书里面写些什么说些什么都记不清了,就算记得也没什么用。

而别的一些书籍在自己借书甚至看书的时候不知道会有什么用,而若干年以后这本书的用处就发挥出来了。

正因为某本书对自己究竟有没有用暂时很难判断,所以最好摒弃有用或者无用这样的功利性思维。

看书为什么一定要抱着“有用”

的心态呢?看书的过程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思辨的享受。

记得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了《独秀文存》,后来便借出来认真地看了,并且还做了笔记。

在当时看来,看这样的书是肯定没什么用的,而且我当时也不指望能够有什么用。

可是,在三年以后,我在深圳的某一栋写字楼里,碰到了一个同样喜欢陈独秀的上司。

虽然这一切跟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这个上司对我可谓是“百般宠爱”

,我刚刚进入地产行业,“容积率”

这样一个基本的名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这位上司却不遗余力地教我,我因此很快就融入了这个行业并当上了项目经理。

有一位做业务员的朋友很喜欢老庄哲学,对道家思想也颇有心得。

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重要的客户,因为客户正好在看书,所以两个人就从看书谈起。

客户问这位朋友:中国古代文化中你比较喜欢看哪方面的书?朋友答:老子和庄子的书我比较喜欢。

话音刚落,客户便眉飞色舞起来。

二人关于道家思想谈了几个小时,而生意的事情似乎抛诸九霄云外了。

后来这位朋友自然顺利地签下了那个case,而且跟客户还成为了莫逆之交。

或许有些读者看到这里便会暗暗告诉自己:我也赶紧去图书馆借《独秀文存》,去找老庄的书。

可是,你怎么知道你以后的上司一定喜欢陈独秀、你的客户一定喜欢老庄呢?如果他们喜欢的是孔孟、孙子或者康德、黑格尔呢?编张只有一个网眼的渔网或许也能捕到鱼,但这靠的纯粹是运气。

要想每次都能捕到鱼,那就必须要编织一张足够大的网,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网眼罢了。

* 11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大学,还要学会“读同学”

这里说的同学不只是说自己同班的同学,而且还包括别的班级别的院系的同学,包括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同学。

这些人用“校友”

、“学长”

之类的词语来指称或许更贴切吧。

“读同学”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读大师”

相邻小说
幸福没有味道  告别虚伪的形式  撬开富翁的嘴_获悉成功秘诀 迈克.里特曼&  重生之沸腾时代  成功的钥匙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冷如月  真实的朝鲜  办公室通关密码  天亮以后说分手  北汉  血色中华  学会站着睡觉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  婆媳相处之道  三双鞋:美捷步总裁谢家华自述  激荡三十年(上下)  做人做事好习惯  错爱在清朝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