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四、宪政的末路:国会大请愿与皇族内阁
按照1908年的筹备立宪路线图,清廷要进行九年的预备工作后方能召开国会,颁布宪法。
但正如前文所说,一旦民众的力量被发动起来,其进程和结果便不是改革的设计者所能控制和预料的了。
诚然,清廷在1909年和1910年设立了谘议局和资政院,但立宪派认为谘议局受制于督抚,而资政院为非驴非马之议会,因而大都希望能在两三年内便召开国会。
1910年资政院在讨论“速开国会案”
时,议员们全体赞成并起身欢呼,足以见其心情之迫切。
从1907年秋天起,各地立宪派便纷纷上书清廷,要求速开国会。
而在1909年10月各省咨议局第一次开会时,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通电各省咨议局,建议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多方联络,各省代表于12月18日陆续抵达上海,开会商议请愿速开国会之事。
1910年1月,各省请愿代表团代表到北京后,向都察院呈递了由直隶谘议局议员孙洪伊领衔的“速开国会”
请愿书,“期以一年之内召开国会,则天下幸甚!”
都察院的大人们对此类干涉朝政的帖子向来十分反感,因而没有为他们代奏。
代表们失望之余,便开始遍谒朝臣,寻求支持。
他们开始去求见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奕劻一向圆滑,他对请愿代表说:“我亦国民一分子,自必帮忙”
,那桐也表示赞成。
在经过他们的争取后,鹿传霖和戴鸿慈也表示理解。
但肃亲王善耆、贝子溥伦和镇国公载泽则避而不见。
但让代表们感到安慰的是,贝勒载涛和毓朗则表示将“竭力相助”
。
与此同时,各省督抚也纷纷致电清廷,请求“俯从舆论,速开国会”
。
随后,御史江春霖(也是资政院议员)特意上折“奏请缩短国会年限”
。
不仅如此,连旗民也加入请愿队伍,他们“公推代表,赴都察院呈请代奏速开国会”
。
在这种情况下,都察院只好将这些请愿书一同上奏。
不过,令代表们失望的是,1月30日清廷发布上谕对请愿速开国会之事作了答复。
上谕中虽然对代表们的爱国热忱“深表嘉悦”
,而且保证“宪政必立,议院必开,所慎筹者,缓急先后之序耳”
,但还是以“国家幅员辽阔,国民智识不一,邃开议院,反致纷扰不安”
为借口,拒绝了代表们的请愿要求。
对于这个结果,各省请愿代表们并不感动吃惊---如果请愿一次就能成功,那就不叫中国的朝廷了。
于是,他们经过商议后,决定再次发动请愿,而且要扩大请愿代表的范围,并广泛征集请愿签名,以壮声势。
同时,请愿代表们还制定了章程并成立了“国会请愿同志会”
,北京设立总部,各省各埠设立支部,隐然已有政党之雏形。
1910年6月初,经过“国会请愿同志会”
的努力,各省代表们再度进京,发动第二次请愿。
这次请愿代表扩大到150人,除了各省谘议局议院外,还包括了各省商会、学会及华侨代表等。
而且,令人鼓舞的是,这次请愿还征集到30万人的签名,其规模远远超过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