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漠北之战是汉朝对匈奴汗国最重要的一战,汉军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出征将士十损七、八,但摧毁性地打击了匈奴势力,使其再也无力大举南下。
从此,匈奴远远北逃,瀚海沙漠以南再没有王庭,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持续了40多年,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的军事和经济基础,使这个庞大的汗国走向了衰落。
后世汉朝皇帝也一直坚持对匈奴的打击方针,200年后,匈奴残部在漠北不能立足,只得向西流亡。
公元四世纪时,终于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民族大迁移。
原住在黑海北岸的西哥特部落,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达尔部落,向西侵入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面对这些排山倒海而来的野蛮民族,无法抵御,而终于沦亡。
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不但解除了汉王朝的边患,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朝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文化成就向四方传播,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推动了东西方间的文化交流。
著名的“丝绸之路”
从此通向远方。
这场战争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极大的骑兵作战,对后世的军事实践有着巨大的影响。
卫青,霍去病二员名将从此名垂青史,成为汉民族的骄傲。
英雄造就了时势,时势也成就了英雄。
一方面,汉武帝时代,汉朝确实具备了主动出击的经济实力。
汉高祖时期,天子的车都凑不齐四匹一样颜色的马,将相外出乘牛车。
汉朝屡屡受害于匈奴,却只能选择和亲。
经过“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政策已经具备了多种选择的条件。
另一方面,汉武帝的决策无不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相同的外部条件,换一个皇帝,决策也许就完全不同于汉武帝。
除性格原因以外,公羊学对汉武帝的影响也很大。
公羊学是儒家中与法家结合得比较紧的学派,它讲究的是“大一统”
、“尊王”
,还有就是“大复仇”
。
所谓“大复仇”
,就是后代对于先辈的耻辱,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复仇。
黄朴民认为,汉武帝时代,是中国的少年时代,汉朝的盛大,不仅表现在物质文明上,更表现在精神状态上。
不要说张骞、卫青、霍去病等将军,就连社会底层也不乏郭解这样的“豪侠”
,连司马迁这种黄老出身的文人,也胸怀天下,锐气逼人。
那是中国人精神锋芒外露的年代,是野性昭彰的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天下绝不仅有汉武帝一个英雄——彼时英雄如潮,汉武帝是浪尖上最炫目的一朵浪花。
汉武帝是具有世界情怀的中国人,所以他才得以从文化心理上、从基本疆土上确立了中国人是中国人。
后来历史沧桑,我们的民族性中,野性成分越来越少了。
撇开道德判断而言,一个民族毕竟是需要积极进取精神的。
斗鸡博弈中的公鸡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
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则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那么则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此时面临着两败俱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