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
第1节:自序(1)
第1节:自序(1)
自序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留学国外人员。
那时出去的人多是满怀救国之心和敬畏之意漂洋过海,向西方列强学习,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向“打败自己的敌人”
学习,但在当时西方人眼里,“东亚病夫”
几乎是愚昧和贫穷的同义词,留学生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解决中国的愚昧和贫穷的问题,所以,西方先进技术和各种思潮开始涌入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
后,中国的志士仁人们也开始利用马克思主义杀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创了一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宏伟蓝图。
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路线是一个从“被迫开放到盲目学习,从被动接受再到被主动封锁”
的曲折过程。
30年前的改革开放,在中国人面前徐徐打开了一个已经经历了第3次科技革命浪潮的西方世界,那些在解禁之后走出国门的中国留学人员有一大半留在了那里,享受陌生的文明和自由,这些人在异国他乡发挥出的才华和取得的财富激励着一波又一波中国留学生走出国门,加入到天涯海角的寻梦队伍中。
毫无疑问,2000年是这股“寻梦”
浪潮的转折点,在美国是否就会“美梦成真”
呢?
今天,中国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财富去世界各国“寻梦”
,但动机和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敬畏”
换成了“怀疑”
,“借鉴”
取代了“盲目”
,“救国之心”
变成了“强国之意”
,全世界在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的“三机压力”
下的今天,中国却凸现魅力。
我们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受国家公派留学资助前往美国,可以说,作为访问学者,我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观察美国社会,了解在美国的中国人的情况,分析美国政府在解决国家认同问题上的政策和方法。
所以,从思想意识上,我主动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感想杂记,正是我和我的女儿观察和了解的部分实际活动与一些真实思想记录,也是我把西方的民族学理论应用到美国田野的尝试,我们再不能仅仅满足于“洋为中用”
了。
美国的确比较发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即使到最偏远的地方,基础设施和人的素质都差不太多,强大的财力和教育延伸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虽然繁华的都市吸引了很多人,但在偏远的小镇上,依然可以有世界一流公司的总部和研发中心,那里具备的条件一点都不比都市差,或许自然环境更好。
中国的城乡差别和人的素质差距确确实实地证明我们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路还长!
美国的确比较自由,但只是那种“自己对自己负责”
的自由,任何超越法律限制的行为都被严格地控制着,你时刻需要小心谨慎,社会监督和法律制裁都会毫不留情地指向一切潜在的或者公开的违法者;美国的确民主,是那种有充分财力和智力支持下的“国家策划”
,媒体有选择地把“民主的对象”
“客观地”
暴露给公众,公众当然就会对这些“有关国家荣誉和命运”
的事件“实施民主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