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早期典型的横渡大西洋的运输船队一般由30…40艘商船组成,编成9…12路纵队。
通常所以采用宽正面的长方形队形,其原因有如下几个:第一、减少德国潜艇从有利的翼侧对运输船队进行攻击的机会;第二、最利于编队内各船之间的视觉通信;第三、避免过长的纵队的尾部船只匆匆赶超前面的船只;第四、在护航舰缺少的情况下,这是控制为数众多的运输船只尽可能减少互相碰撞的最佳队形。
此外,这种队形既能最有利于护航舰艇阻止德国潜艇的攻击,又能最有利于护航舰艇对有威胁的潜艇实施攻击。
显然,运输船队充当了潜艇攻击的目标群。
但如果船队中各船之间留有充分的间隔距离,那么,一颗“白朗宁子弹”
(意指朝着运输船队的大体方向发射的一条鱼雷)也未必能够碰上目标。
同样,只要编队中各船间保持适当的间隔距离,也可以减少德国潜艇穿过(白天从水下,夜间从水面穿过)护航舰的防御,以一个鱼雷齐射击沉数艘船只的危险。
英国早期的作战思想是要求对攻击的潜艇立刻实施“制裁”
。
这种战术尽管在德国的狼群战术出现之前能有效地减少运输船队的损失,但很少能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因为每支运输船队中配备的护航舰甚少,而且多数护航舰的速度较慢,它们在尚未来得及对敌实施致命的攻击时就必须跟上它们的运输船队。
因此,德国潜艇在规避开护航舰的攻击之后,往往会再次盯上原来的运输船队。
邓尼茨的潜艇艇长们喜欢夜间在水面上从运输船队的左右45度方位实施攻击,这样可缩短鱼雷在水中的运行距离,使得商船来不及规避。
英国新发展的护航原则要求加强正面防御,因此在1942年创制了“曲线”
警戒幕。
所谓“曲线”
警戒幕,就是加强运输船队的正面防御,并在正前方另外部署一些舰艇,以阻止敌潜艇直逼船队的要害部位。
如何防止被“白朗宁子弹”
击中,始终是护航队指挥官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直到1942年护航舰使用了舰载雷达和高频无线电测向仪,他们才能将警戒幕距运输船队的距离从4000码增大到6000码。
同时,运输船队各纵队之间的间隔也由600码增至1000码,这一措施将“白朗宁子弹”
命中运输船队的概率减少了50%,而运输船队的周长才增加不到8%。
1940年第一季度,德国潜艇在英国海域实施了布雷,但这并不清楚地表明邓尼茨将军即将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
德国潜艇继续集中在西南海防区活动,它们在1至2月份击沉了85艘运输船,共计280;829吨。
其中只有7艘是运输船队中的船只。
可是,德国为此却损失了3艘潜艇。
因入侵挪威的需要,邓尼茨后来将25艘潜艇派到挪威海域。
在随后的3个月中,运输船队的损失有所减少。
由于鱼雷普遍发生故障,潜艇作战受到影响,因而在入侵挪威战役中德国潜艇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在纳尔维克附近海域,京特·普里恩向锚泊在那儿的运输船只和巡洋舰多次发动攻击。
结果,他发射的所有磁性鱼雷都往深处运行,未命中目标。
德国对这次攻击的失败作了详尽的分析。
德国海军参谋部据此作出论断:鱼雷的故障致使潜艇未能发挥作用,使这个区域的1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以及多艘驱逐舰和运输船仍在继续活动。
后来的调查结果证明,磁性鱼雷的引爆装置失灵,而且鱼雷航行时往往超越选定深度。
结果,德国的鱼雷检验机构因此而改组。
实际上这是鱼雷试验不充分所引起的。
不久,这种情况也出现于太平洋海域的美国潜艇部队,并影响了潜艇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