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为您。
转眼间,又是一年秋,殷复声二十生辰这天,殷家一家,又聚在京城。
殷得中年初时喜当爹,生了个儿子,性子收敛了许多。
殷得安也考上了秀才。
而侍郎府上,多了一个刚刚满月的大胖小子。
李嫣儿最近也不再粘着殷复声了,时常跑的不见人。
而且,穿衣打扮也不似从前,假小子样儿了,爱打扮了。
就是问起她的时候,她却支支吾吾,不肯说。
殷复声不打算大办生辰,毕竟还年轻,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就算行了弱冠之礼。
殷老爷子将琢磨了很久的表字,写在纸上。
殷复声低头一看,纸上赫然两个打字:洪英。
“恭喜二哥,以后就有字了。”
“嗯。”
殷复声也高兴。
殷得中吃味道:“爷爷,你就偏心吧,咋不给我取个字呢?”
殷老爷子道:“你又不是读书人,要啥字啊?中儿叫着就不错啦。”
“爷爷,你这啥话吗?那~,你不偏心二弟,三弟呢?三弟的字您老想过没?”
“安儿的字,爷爷早就有了,不过,还得过两年。”
殷老爷子笑道。
殷得安饶有兴致,拉着爷爷的胳膊央告道:“爷爷,既然都有了,那告诉孙儿吧?”
“是啊,是啊,我们也想听听。
和我这个像吗?”
殷洪英道。
“对,爷爷,你就说了吧。”
殷老爷子拗不过三个孙子,只好妥协,于是挥笔,在纸上唰唰,写下二字:洪盛。
殷洪英和殷洪盛~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会心的笑了。
之后不久,在吴宗达的一再要求下,新旧学派,杂学馆和国子监在皇帝面前,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试较量。
以新学术,实战儒术,结果可想而知。
新学术虽然并未研究到有什么大的建树,但已经完胜纸上谈兵的儒家论道。
皇帝朱由校当即下旨推广杂学,在全国各地,兴修杂学馆。
减少科举次数,减少中榜人数,继续减少仕人的福利。
并决定六部任职,皆有各自考核,以专长定职务。
朱由校此举彻底激怒传统儒生们,暗藏在朝堂的东林党人,以及提前辞归的那些人,纷纷四处活动,不仅造谣,还说服了一直想当皇帝的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