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由于交通不便洄水区就转化为全县最穷的区。
县上发文、区公所报送文件靠邮政支局投送,要是紧急文件,需要安排人员步行送到县上。
这是极其有地方特色的交通运输方式。
每年年初,上级下达的救济粮,全部靠人工运输,无形之中给人民带来负担。
洄水区救济粮十几万斤(从春荒到夏收这段时间全靠救济粮过日),国家分配的救济粮通过火车运送到县城粮食直属库,分配给洄水的救济粮由船舶水运到洞河码头,然后全部寄存在洞河粮管所。
洄水区派出粮管所干部驻扎在洞河街上,负责分发粮食。
各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接到运粮通知后,派出村组干部到洞河领取救济粮。
领回的救济粮各村各组派出精壮劳力,到洞河粮管所背运。
浩浩荡荡的运粮大军行走在山区的小路上,喊着运粮调子,每走一段路,背运粮食的山民发出长长的嘿呀声,响彻整个山谷。
为便于路途休息,村民用木材自制成高约100厘米的t型支架,运粮的时候在不堪重负需要休息的时候,将t型支架朝运输工具下面一放,身上沉压得粮食重负就转移到支架上,这时,运粮人终于可以站着稍作休息。
歇息下来的汗水反而比托运粮食期间更多,运粮人身上的汗水大量蒸发,汗水顺着脸上,衣服往外淌,衣服全湿了,脸上还淌下大颗大颗的汗水。
由于是山路,路里面长满杂灌,路外边就是悬岩杂草,很多地段都无法放下粮食,彻底休息。
运粮人也不随身携带口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的时候,找个岩边石包把粮食放下,跑到沟边或者水井边摘片树叶,在沟里或者水井边舀水喝。
休息几分钟,运输队长一声大喊:“走起。”
所有背运粮食的运输工,站直身体背好粮食,将t型支架收起,拿在手中继续向前走去。
走一段路,又累的难受,于是再次集中休息一下。
就这样,走走停停终于天黑前到了洄水街,找家旅店住下,明天还要背运一天的时间才能回家。
第十章救济粮(2)洄水区目连乡是洄水区与洞河区交界的乡,是离洞河街道最近的乡,其他四个乡就没有这么好的福气,最近的乡还要从洄水出发沿洞河向上游行走近20公里才能到达乡政府。
到达乡政府后,还得走一段时间才能回家。
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当年媒人给翟小风介绍:欧阳家环境可好了,家住目连桥。
从家里到街道不到500米,而且是通往洞河的要道,周围两个县三个区十几个乡的村民要想出山都要从欧阳家门前经过,欧阳家是干部家庭,家里还有旅店,主要是方便运输救济粮的运粮大军开设的,其他时候也没人住。
因为自给自足,农民除了到街上买些煤油、食盐,到供销社买点百货,其他还真没什么事出山去。
很多农民终其一生也没有到过洞河,更别说到县城开开眼,见见世面了。
所以,翟小风在媒人的带领下,来到欧阳家住了几天,还真是体验到欧阳家那些优势了,没有多少犹豫,在媒人的撮合下就订婚了。
洄水街的地位是极端重要的,属于边贸重镇,欧阳家的位置也是目连乡和洄水乡的交通咽喉。
也是进入洄水街道最后一站。
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要从欧阳家门前路过,经过三打湾,陀家梁,关门石,再朝前走就到了洄水街下街口。
很多年以前,洄水街边贸发达,一些抢匪独占山头,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冲进街口,进行抢劫。
为防止土匪、抢匪等人危害,将下街口街道尽头两边的房屋山墙用石头封闭起来,在中间装上厚重的木门,如城门一般,当地村民称为炸子门(以前政府处理犯法人员的地方)。
洄水街下街口大路本来不到三米宽。
大路边就是悬岩,街道里面是山梁。
洞河绕街边而过,街道修建在洞河岸边,突发情况,只要关闭炸子门,任何人也别想经过。
:()我给佛祖当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