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会有人会问我,你这本书,可是叫《网络文学十六讲》啊,不应该讲讲,怎么样才能写好一部网络小说吗?本天成,积累乃得之。
你的经历,就是你的积累,你没有经历过生命中的悲欢离合苦痛,你怎么能淋漓尽致,或者说至少不憋气的表达出自己的悲欢离合苦痛之情呢?如果没有经历,你说出来的悲欢离合苦痛就是骗人的话,你写出来的悲欢离合苦痛就是骗人的文章,说的轻一点,就是无病呻吟的文章。
&esp;&esp;然后能够有感触,现在的人情是麻木的人情,人也是麻木的人,因为麻木就会老好人,就会一团和气。
麻木的人,是写不好杂文的,为人和善的人,也是写不好杂文的,只因为他们没有感触。
文言“有感而发”
,发的基础是经历,发的方法是感触。
没有感触,好比十个碾子都碾不出你一个屁(字)来,这样的人,可以去构建麻木圈子,绝构建不成文学氛围来。
&esp;&esp;刚才说了基础和方法,那这工具呢?工具就是文字。
为什么把文字放在的语句、段落、行文脉络和感情的集中性,语句、段落、行文脉络一定程度上讲,经过大致学习和一定量的阅读,是可以轻松得来的。
但感情的集中性,尤其为难。
因为这是你的经历、感触,你生命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等种种因子形成的一个独立的个性的你最终促成的因子。
你反对什么,你支持什么,你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爱什么,恨什么,……一切的一切,你的一切,都从中而来。
你落的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文章,都是你感情的集中渲泄和爆发。
&esp;&esp;这样的一个过程,你便初步入了杂文的门,能够写好一篇杂文了。
再加以时间,便能真正入文之道,进入文学的殿堂了。
但可惜的是,现代的教育,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强制识字,然后学习语句、段落、行文脉络,然后再讲感情的集中性,接着是强烈灌输感触,然后才给以经历,最后得到一个麻木的人。
&esp;&esp;最后,虽然是奢望,但还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少一些麻木的人,多一些能够写杂文的人。
&esp;&esp;董江波网络文学评论专著《网络文学十六讲》,欢迎收藏阅读,以及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