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何进性格大大咧咧,不以为意道:“无妨!
吾等与宦官有隙,非止一日。
竟想不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
哈哈哈哈……”
幕僚眼色一黯,心中暗道:“竖子不足与谋,吾当早寻借口,回归故土。”
在一旁众人不解的目光中,何进得意的将今早朝会的情形娓娓道来——
洛阳密谋虽被瓦解,但大汉乱象将起,各方势力都欲趁此扩张。
士族集团敏锐地抓住封谞、徐奉暗通黄巾军太平道的铁证,率先发难,故而太尉杨赐之子杨彪在朝会上痛陈:"
中常侍蒙蔽圣听,竟与贼寇同谋,此乃动摇国本之祸!
"
“臣附议,请陛下重则十常侍!”
另一名袁氏故吏也下场发声。
“我等附议!
!
!”
见弘农杨氏、汝南袁氏为首,出身世家大族的朝廷官员纷纷下场,对宦官们好一顿口诛笔伐。
刘宏头疼的捏了捏额头,只得秉公斥道:“张让,汝等有何话要说?”
身为十常侍之首,自己手下出了这档子事,张让自然责无旁贷。
张让先是跪地请罪道:“陛下,臣御下不严,有失察之罪!
愿受罚!
然,吾欲检举一事:封、徐二人乃太常张奂、光禄勋高望所荐,士族举荐之人尚且通贼,何谈清流?请陛下斥责两位大人,且彻查士族举荐之人,去除腐肉,还天下有才之士一个朗朗乾坤!
"
袁隗心叫不好!
朝廷上下,凡士族举荐之人约十之七八,如此数目上下,必有手脚不干净之辈。
若被查出,陛下必会趁机放大,不会当做个案,以此争夺权柄。
而这,也恰是刘宏扶持宦官的初衷之一。
果然,刘宏闻言脸色铁青道:“张奂、高望汝可知罪?”
听听,偏袒!
赤裸裸的偏袒!
同样是有嫌疑,弹劾张让时,皇帝允张让分辩;而弹劾张高二人时,皇帝直接默认有罪!
果然是司马昭(虽然他还没出生)之心,路人皆知!
张让自然是清楚刘宏心中的天平,所以才有了这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驳,而这也折射出桓灵以来"
党锢之祸"
的延续——士族借"
清议"
掌控舆论,宦官则通过皇帝近侍的身份把持权柄,双方在举荐制度上的攻讦实为争夺官僚体系控制权的生死战。
张高二人当即跪地,高呼冤枉:“陛下,我等虽有举荐,然,古语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保不齐此二贼因宦官而失却本心,做下滔天祸事!
故而,十常侍乃首要之责,不重惩之何以堵天下悠悠众口?”
张让怒斥道:“如此说来,举荐前未出祸事,便是尔等之功;举荐后出事,便是他人之过?张高二位大人,推脱倒也干净!
举荐人才,本就有担保之意,汝等若不能慎重待之,为国选优,这举荐之权不如放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