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每天上午,赵立庆都会在文德殿悉心批阅奏本,下午则会去做些别的事,比如到虎卫军营地、武器院、城南的几个作坊以及四海贸易等地走走看看,有时甚至会在汴京城内随意地转转。
半个多月过去,赵立庆逐渐恢复了心气,也想通了一些事情。
他深知,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于是,他决定从改变底层百姓的认知入手,着力提高全民的识字率。
在大庆殿的朝会上,商议完几件小事之后,赵立庆环顾四周,缓缓说道:“这两年朝廷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应当在教书育人方面加大投入,至少要在每个县开办一间免费的学堂,让那些想读书却又没钱读书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多学点文化知识。”
欧阳修随即出列,说道:“殿下此话甚善,此举措能够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读书认字,对于大宋的未来,无疑是一桩极大的好事。”
“那就这么定了,政事堂尽快拟个章程。”
赵立庆一心只想从最为细微之处做起,努力提高民智。
九月下旬,秋收基本结束。
燕云地区的粮食和棉花都有着不错的收成,河中省尽管移民的数量尚且不多,但在王安石和苏轼的努力之下,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粮食种植的规模不大,仅够百姓的口粮,不过大面积种植棉花所获得的收成,让百姓们个个喜笑颜开,毕竟种棉花的收益可比种粮食高得多。
“四海贸易”
在十三个县所租的土地全都种的是棉花。
由于种植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月,收成稍微差了一些,然而百姓的收益与以往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一亩地只需交给“四海贸易”
一成收益外加两百文,如此算来,总的只交了一成半多一点的收益,其余的收益全都归自己所有。
虽然地主也给那些未退地退租的百姓减了租子,但是和给“四海贸易”
种棉花的百姓相比,收益至少差了一倍。
县衙开始派人下乡向地主们收税,以前是向佃户们收,如今改成直接找地主收,地在谁的名下就找谁收。
那些不愿意减租或者没把地租给“四海贸易”
的地主这下可惨了,地荒废了一年,还要按照平常年的收成定额交税,而且又不敢不交,毕竟虎卫军就在家门口。
今年收税的速度在这十三个县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四海贸易”
直接用现金结算了一半多的税款,剩下的那些地主在虎卫军的监督下,也老老实实地交税。
没参加退地退租的百姓纷纷找到地主,把地给退了,地主们也想通了,直接把地租给“四海贸易”
省心省事,起码还能保证一年一亩地能拿到两百文,总比亏钱要好。
燕云地界的山东省和山西省,西北的河中省,还有陕西、河东、河北三省的十三个县,很快就通过“大宋银行”
把今年的税款汇入户部的账户。
这是赵立庆特意安排的,就是想瞧瞧朝中会有怎样的反应。
除了以上那些地方,其他地方的税收就没这么顺利了,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原来那些不用纳税的田地上。
那些已经习惯不交税的士绅,如今突然要让他们纳税,简直就如同拿刀割他们的肉一般。
到了十一月中旬,很多地方的税收都没收上来一半,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地方的士绅带头抗税的情况。
这其实是朝廷和士绅之间的博弈拉扯,与普通老百姓毫无关系。
赵立庆让“大宋月报”
专门撰写了几篇文章报道那十三个县退地退租的事,并让“军情卫”
派人到处给百姓念报纸。
又到了朝会的日子,大庆殿内因为税收的事吵了一个多时辰。
有官员认为应当慢慢来,操之过急可能会引发动乱;也有人觉得要强硬一些,一旦朝廷妥协,以后就别再想收那些人的税了。
赵立庆让人搬来一把凳子,放在龙椅前面,然后坐下,说道:“站久了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