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七页,庚二、别就见精显性。
大乘佛法的菩萨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学,有些地方是相同的,有些地方是不同的。
比如说我们今天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我们依止善业去创造一个暂时安乐的果报,这一部分是共外道的。
外道的修学也有安乐的果报,也有安乐的道法。
但是在修善的时候,修习菩萨道之人心中有一种观照的智慧——我们讲心地法门,这一部分是不共外道的。
也就是说,整个安乐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种解脱的功德。
所以大乘的菩萨道,基本上是以觉悟作根本,它是通过一种心地的观照而能够产生解脱。
所以,你看本经,阿难尊者启请大乘的止观法门,佛陀刚开始并没有直接开示修学的法门,而是先发明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也就是说我们先要了解这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
你透过这个道理的了解,才能够生起日常生活当中一种圆顿的、微密的止观,然后在每一个境界当中产生解脱。
这样的一种止观,在本经当中,蕅益大师讲出两句话来总持我们前面的观念。
他说,整个修大乘止观的基础,就是在了解“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
首先你要了解我们心中这个妄想,它是不真实的。
为什么不真实呢?因为它随境生灭。
你看,境有,心就有——有人赞叹你,你就起欢喜心;有人毁谤你,你就生气。
境无,则心无。
这个很明显是随境生灭的嘛。
既然它是一个生灭相,表示它不真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觅心了不可得”
。
它只是外境刺激产生一种暂时的影像而已。
所以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到:妄想是无自性的,“达妄本空”
。
妄想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不应该跟随妄想走的。
它只是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想法而已。
那么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呢?知真本有。
无始劫来,我们每一个人心的深处,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
它白天也存在,晚上也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去体会它的存在。
它是恒常存在的,不管过去、现在、未来,它是恒常存在在那个地方。
这个就是“知真本有”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找出来的那种清净的本性,也就是成佛的根本。
我们必须把清净的本性找到,根据这个本性发菩提心,根据这个本性修六波罗蜜,这个功德才能够恒久,因为以不生灭心产生的功德,才是不生灭的功德。
所以找到我们清净的本性是很重要的。
我们前面的经文都是在破妄,达妄本空,观察妄想没有真实的体性,所谓的“觅心了不可得”
。
这一科以后,佛陀正式显真,开显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清净本性。
那么他是怎么开显的呢?他是个别地就着见精来开显。
见精就是我们从六根门头里面的见、闻、嗅、尝、觉、知这六根的功能当中,特别就着见的功能,去开显那个真实的见性。
这当中有两段。
我们看辛一、领旨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