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接下来的几日,许贯忠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李瑾口中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汴水之上,船只来往不绝,不知为大宋带来了多少的财富,所谓“枢纽天下、临制四海,舳舻相会、赡给公私”
,所言当真非虚。
所以即便是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疏浚,也没有人提出来要舍弃这条重要航道。
今日风平浪静,李瑾与许贯忠再次在甲板上谈论,正好看见两岸有人在疏通水道,看见那些衣不蔽体的河工,其间还有皓首白头的老翁,“唉!”
许贯忠叹息一声,接着语气中略带愤怒说道:“国家已经无人了吗?治河者竟还有皓首老翁!”
李瑾回道:“平民黔首为生计奔波而已。”
接着对许贯忠道,“不过他们还算是好的,至少还有口吃食,兄长近年来可到过江南吗?”
“还未去过,准备武举后再去。”
许贯忠摇头。
“兄长到了江南之后,胸中只怕会更加愤怒难平。”
李瑾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贤弟此言何意?”
“兄长平时应该有留意朝中时政,难道不知道花石纲已是愈演愈烈,渐成燎原之势了吗?”
“虽然听朋友提起过,却是一知半解,不甚了了。”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当今官家好奇石异木,崇宁四年,朝廷在苏州增设应奉局,由蔡京的心腹朱勔主持,初时还好,这种花石贡品的品种不多,数量也很有限。
只可惜,在咱们这位官家心中,这奇花异石上明显要比黎民百姓重要得多了,对于出色的进贡者纷纷加官进爵,上行下效,只怕现在各地尤其是东南之地再挖下去,挖的就不是花石而是国家的根基了!”
许贯忠惊骇地问道:“形势已经如此严峻了吗?”
李瑾接下来的话让许贯忠愈发心惊肉跳。
“严峻?只怕过不了多久就会爆发出席卷东南的民乱了!
兄长可知,苏州百姓家中只要有一木一石稍堪赏玩,就有官吏率领健卒直冲其家,往园囿花石贴上黄封条为标志,就算是又搜罗到一件御前贡物。
百姓稍有怨言,则必冠之以“大不恭罪”
,借机敲诈勒索,普通人家往往被逼得卖儿鬻女,倾家荡产,朱勔却大发横财。”
停顿片刻,李瑾接着说道,“他以采办花石为名,从库府支取钱财,每取以数十百万计,但进贡到东京的却都是豪夺渔取于民,毫发不少偿。
其他如掘坟毁屋、贪赃受贿的事情不可胜数。
朱勔役使成千上万的山民石匠和船户水手,不论是危壁削崖,还是百丈深渊,都强令采取,为此丧命者不知凡几。
小弟在东京时曾经见过,为了运一块巨石入京,竟不惜拆毁城门,地方州县更不必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