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尽管头顶“红二代”
光环,可出生于50年代末的单羽,其童年经历,却并不怎么愉快。
早在“反右倾运动”
时期,父亲单长卫就因为一次组织生活会,一次原本事先说好“言者无罪”
的组织生活会上,发表了同情“白专”
知识分子言论,被政敌抓住,弄了个“中右”
的帽子。
所幸当时省里主要负责人比较开明,后来的大区中央局书记,又是他战争年代的老上级,算是内部掌握,未作公开处理。
之后不久“四清”
,吃了一堑,却不知道长一智的单长卫,学习贯彻“桃园经验”
过程中,向着农民说了不该说的话,定为“四不清”
典型,从此靠边站,“文革”
爆发后更是一度失去人身自由。
因此,与大多数同时代干部子弟不同,单羽并不是在大院里长大的,从记事起,他就和哥哥姐姐一起,被送到了附近居民楼内的姥爷家……
单羽母亲姓苟,苟立恩,单长卫第二任妻子,进城以后认识的。
和当时数不胜数的老夫少妻一样,属于“小布尔乔亚”
阶层,刚毕业的女学生,来自河山省省会中州市一个职员家庭。
据单羽的姥爷苟保讲,他们原本应该姓“荀”
,和三国时曹魏谋士荀彧、荀攸好像有那么点儿瓜葛。
后值“五胡乱华”
,荀氏一族从颍川举家外迁,一部“衣冠南渡”
到江左,另一部像土尔扈特部东归时,因伏尔加河提前解冻没走成的卡尔梅克人一样,辗转来到中州。
隋唐以降,荀氏始终是中州一带有名的望族,诗礼传家,历代均出过不少为官做宰之人,直到今天,河山省科教界、文艺界仍不时能见到荀姓名人,原省委荀书记,现省政协荀主席,都出自这个家族。
苟保父亲,单羽外曾祖,名叫荀庭兰,走的也是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清光绪初年进士。
留京先当了一段时间太常寺典簿,后外放回老家,在当时中州府下辖的紫泉县任知县……
自明万历年间“条鞭法”
颁行,中国历史上延续两三千年的实物税制宣告结束,改由货币征收。
征税成本大大降低之外,百姓也方便了许多,不会再出现《海瑞罢官》中“淋尖踢斛”
一类争执,到时候直接交银子就行。
可新的麻烦随之出现,普通百姓一次所缴纳的赋税,绝对数额都不高,全是些几钱甚至几分碎银,而这些是不能直接入库的,国库只接收五十两一锭标准官银。
因此,各县在征税完成后,还需要一个重新铸造的过程,铸造是有折损的,也就是所谓“火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