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经事后调查,“海达泰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这场大火,准确说,这场大火之所以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叫姚证的人……
姚证籍贯四海市池阳县,父亲姚克农,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家境贫苦,荒年逃到城里投奔某族叔,大户人家帮佣。
解放战争初期,国军某师在四海招兵,姚克农会开车,半哄半骗强征入伍。
一年后,该部调往徐蚌,也就是淮海战场,旋即全军覆没,姚克农被俘。
“两忆三查”
之后,征求本人意见,发放路条盘缠,遣散回到老家。
那时,池阳已经解放,正在搞土改,姚克农家几代贫雇农,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分得几亩薄田外加牲口。
手头又有几个余钱,本拟盖院房子、娶个媳妇,踏实过日子,不想,迎面撞上“镇压反革命”
运动。
此次镇反,原本不应该镇到姚克农头上。
按照当时河山省的有关规定,以及四海市土政策,凡在旧军队干过,无论遣散还是“还乡团”
,班长以下,只要没有血债一概不问,登记即可,排长以上需集中审查。
姚克农大头兵一个,司机算技术系列,授予下士军衔,但没有任何职务,且除了开车什么不干,枪都没发,谈不上血债,按理不该有事。
可没想到,登记之后,人家一调查,发现姚克农是国民党党员,而且是党部委员,立刻就把人抓了……
姚克农“入党”
的经历,说起来很搞笑。
那时候的国军腐败透顶,高层基层都一样,嫖娼聚赌抽大烟,今朝有酒今朝醉,姚克农还算本分,也就是偶尔弄个色盅、耍两把钱。
有那么一次,连部几个人摸骨牌,把他也叫了上,姚克农有在大户人家干活儿的底子,赌技不错,半天下来赢了不少。
输的是连里的指导员(国军也有政工系),算账时,翻遍全身,还差五块大洋。
赌桌无大小,尤其是军队里,谁知道能不能活过明天,没有赊欠的道理。
指导员实在没办法,说要不这样吧,我这儿有张空白党证,折给你抵那五块钱。
1924年国民党“一大”
,在共产国际顾问的帮助下,仿照苏联模式,军队也有党组织,跟后来的“三湾改编”
不谋而合,党部建在连一级,指导员兼干事。
姚克农起初不愿意,不要党证,要现钱。
对方恼了,就是它,爱要不要,你要觉得亏,再加粒花生米(手枪子弹)如何?没法子,人家毕竟是长官,只能认晦气。
指导员眉开眼笑,这就对了嘛,以后我会关照老弟,还在职务一栏,给他填了个委员……
大陆时期的国民党,党员数量很水,尤其在军队中,集体宣个誓就完事儿了,有证件的还真不多。
加之那时候四海的镇反搞得比较左,姚克农又张口结舌说不出个所以然,真以为有什么问题,定为历史反革命。
好在毛主席说过“一个不杀,大部不抓”
(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判了个无期,直至70年代才放出来。
因为一场原本赢了的赌局,莫名其妙蹲了二十几年大狱,重获自由时已是满头华发,还有历史污点。
凑合找了个地主家,同样没人要的寡妇,和山本(高野)五十六的父亲(高野贞吉)一样,五十六岁上才得了个儿子。
起名时,姚克农想了又想,自己这是招谁惹谁了,一张党证,换来半辈子牢饭,原汤化原食,就叫“姚证”
吧……
人们常说,老来得子通常都比较聪明,比如山本,再比如罗斯福、孔子,甚至希特勒。
这个规律,在姚证身上似乎也有所体现,只是不像前面几位那么明显,七混八混,三十几岁上,成了家乡池阳县池安镇镇长。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个农村娃,没背景,没靠山,还能指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