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四海市北部,与周原相邻的当富、白门、过江一带,从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始终是革命战争时期,单长卫长期从事武装斗争的地方。
根据其遗愿,骨灰中的大部分,都撒在当富县红色革命根据地,遗址纪念馆附近的崇山峻岭中。
今天,就在中州“河山会堂”
举行“单长卫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的同时,这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张建国,刚刚卸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某专门委员会副主委,换言之,彻底退下来的张建国。
事实上,无论先前在河山当省长,还是后来调到人大,自从单长卫去世,每年,张建国总要来当富至少两次。
将随从留在纪念馆,自己沿着“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的林间小道,一路“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每每要到夕阳西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张建国,顾名思义,共和国同龄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精确到时辰,比下午三点的开国大典还早几个小时。
多说一句,若不是为了躲空袭,新中国其实也不愿意居于人后,按习俗,二婚才下午办事呢,再多说一句,二婚倒也没错,从辛亥革命算起,按照法国标准,确实“第二共和国”
。
改革开放以来,河山涌现出的省部级高官中,张建国应该算是背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是“红卫兵”
出身,不是随大溜儿,跟着哄法不责众那种,想当初,人家可是省内响当当的“四大领袖”
之一。
读高一时,赶上火热的1966,张建国文武双全,很快成为弄潮儿。
他担任总召集人的“红五月”
,是当时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战绩最辉煌的造反派组织,省委夺权、省军区武斗,张建国率部冲锋在前,不少老干部都曾领教过他的铁拳。
先后两次进京,接受中央领导接见,握过统帅的手,喝过旗手的酒,若不是上山下乡,一度担任革委会委员的他,甚至会提前二十几年成为省级领导。
照理说,以张建国的“斑斑劣迹”
,板儿板儿“三种人”
,非但不应该从政,秋后算账那关都过不去。
没办法,人家命硬,70年代中期在兵团,组织领导了数次震动全国的绝食请愿活动,成为“大返城”
功臣……
河山政界,几代人都知道,张建国与单长卫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奇妙,甚至使人难以理解的关系:
两人“相识”
,正是张建国呼风唤雨的“文革”
初年。
“四清”
时就已经靠边站的单长卫,运动中被整得最狠,晚年几乎完全失明的右眼,追本溯源,就是这一时期,某次批斗大会上“不老实”
,“打态度”
时被他一皮带扣抽的。
放在别人,怕是要恨透了张建国,杀之而后快,可单长卫没有,非但不恨,两人反倒成了忘年交。
后来,张建国推荐上大学,“工农兵学员”
毕业短短十余年间,从一个普通办事员成长为省部级高官,相当程度上就是单长卫提携的。
不仅张建国,新时期成长起来,一大批没有像样背景的年轻干部,或多或少都受过他的关照。
论年龄资历,单长卫理应属于元老序列,却一向和年轻人更谈得来,时至今日,河山政坛所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