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新杨街道“万人坑”
,或者说,新杨街道“‘白门大屠杀’万人坑”
正式启动发掘的那天,河山电视台卫视频道,专门派出数十人组成的庞大制作团队,浩浩荡荡开赴四海。
由当家小生,王牌主持“阿益”
担纲,长达两个小时的全球直播,本市历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
上午十一点,直播圆满结束,节目组二一添作五,大部稍后返回,小部与四海电视台合作,继续跟踪报道“万人坑”
发掘,及后续科研活动。
中午,市里在“孟家湾”
俱乐部做东,款待制作团队成员,还是二一添作五,大部分在一楼宴会厅,由市府办负责人招待,小部分,包括阿益,还有卫视频道芮总监等人,二楼贵宾室,武侃亲自作陪……
河山省,乃至于全国人民,至少是观众,电视观众,第一次认识阿益,从另一个角度,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还是2008年,从改名不久的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应聘来到河山卫视。
如今的行情,像他这种情况,不可能直接当主持人,尤其不可能在核心栏目直接当主持人,先要从记者过渡一下,与别人略有不同,出镜记者。
2008,对于中国人,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据说年初时,曾有位世外高人预言,这一年中,中国将发生五次大的灾难,正应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天灾,也有人祸,都不仅仅是天灾,也都不仅仅是人祸。
其中,最为人所熟悉,印象深刻的,还是5月份的“汶川地震”
。
那也是阿益走上工作岗位后,参与的第一次重大采访任务,新闻界有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会主动,记住是主动,奔向灾难,一是消防员,二是记者。
当然,灾难之于这两种人,意义是略有不同的,对前者是责任,对后者当然也是,但与此同时,还是机会。
当年的阿益就是这样,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次地震,这么讲似乎有点儿发国难财的嫌疑,没有参与对这次地震的报道活动,即使能出名,也不会这么快,用小平同志的话:“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不过,这次采访任务,带给阿益的名气,并不是正面的,最起码,刚开始时并不是正面,并不完全是正面的。
当时,作为第一线的出镜记者,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河山电视台派往汶川救灾前线报道组中,唯一一位有出境资格的记者,每天各档新闻中,无论现场报道,还是卫星连线,屡屡出现在公众面前。
可能是刚参加工作没经验,也可能是紧张,还可能,肯定是二者兼而有之,直播镜头前的阿益,一而再、再而三口出雷人之语。
面对刚被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挖出来的幸存者:“您终于得救了,高兴么?(不高兴,还是埋着暖和)”
面对急切等待亲人消息的家属:“大哥,听说您的爱人孩子依然处于失联状态,希望能活着找到他们么?(不希望,可逮着机会了,野生动物园门票多贵啊)”
面对失去亲人,悲痛欲绝的灾区群众:“听说,您有三位亲人都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了,能对着我们的镜头,讲几句感谢党和政府的话么?(就说不是天灾嘛)”
面对父母双双亡故,一脸茫然的孩子:“小朋友,叔叔知道,你的爸爸妈妈都没了,别难过,他们现在都在另一个世界等着你呢。
(你带路)”
于是乎,阿益火了。
虽然中国人素来喜欢找箭靶子,尤其是每当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但这次没有,一来是理解小伙子初来乍到,也不是故意的,谁若非说故意,反倒显得自己心里脏,至少气量小。
二来是台里公关得当,三来,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多少看在小鲜肉颜值担当面子上。
现如今在中国,新闻传媒早已成为娱乐圈的一部分,这个圈子里的不二法则,关注度,知名度就是一切,正能量负能量不重要。
从纯粹的商业价值角度讲,穷在闹市无人问,一个尽人皆知的恶棍,富在深山有远亲,与一个无人问津的圣贤,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短短几个月,阿益已经从一个除了模样不错,传媒界一抓一大把,毕竟也到不了惊艳的程度,不说前景渺茫,至少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职场新人,摇身一变为河山卫视最炙手可热的金牌主持。
别的不说,汶川地震一周年祭,台里又做了一期专题节目,原本想请他故地重游,可人家已经不稀得去了……
先前在团省委工作时,武侃曾和这位阿益打过交道,照例,团省委书记兼任青联,也就是河山省青年联合会主席,而后者,直至现在,始终担任青联委员职务。
交道不多,更多还是从电视上看到阿益,对这个人,武侃的直观印象还是不错的。
虽然有时候说话不过脑子,不怎么过脑子,但荧屏上的阿益,始终是以一种比较积极正面的形象示人。
他所主持的,大都是些时政类节目,观点犀利,显得挺敢说话,甚至有些为民请命的意思。
每年“两会”
,省“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