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作为省委常委,单羽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加之事出四海,彭书记专门让他谈谈自己的看法。
即使彭书记不提,单羽也有话要说,当年插队时,在农场,他曾听父亲讲过“大破袭”
、“大屠杀”
,所谓“大破袭”
、“大屠杀”
的事情……
那时候,单长卫正在“海原革命根据地”
,或者边区,领导抗日斗争,担任根据地“三结合”
民主政府中共一方负责人。
据他回忆,抗战那会儿,白门的确出现过人口流失,但不是死于战争,而是逃亡,大部分去了东北。
至于所谓“白门大屠杀”
的说法,源于50年代末,一出革命历史题材地方戏,名为《独立寒秋》。
该戏以海原抗日根据地为背景,塑造了一位“三突出”
人物——丁闽侯,领导军民坚持斗争,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
见强攻不行,日本人改变策略,派出一名绝色女特务意欲勾引之,丁闽侯将计就计,打入敌人老巢,捣毁日军据点,解救大批抗日志士及百姓,听起来似乎有点儿赛金花和瓦德西,或者小凤仙和蔡锷的影子。
《独立寒秋》由邻省文联、戏曲家协会炮制,那时候不兴个人署名,第几第几创作组之类,集体智慧结晶。
目的主要是为了拍该省省委刘姓第一书记的马屁,刘书记抗战时期也在白门一带,某分区政委,戏里的那个丁闽侯,就是以他为原型。
具体事迹,美其名曰虚构,其实就是胡编……
反倒是那个“大破袭”
,细追究起来,倒不全是瞎掰。
1940年秋,浩浩荡荡的“百团大战”
打响,海原根据地也接到上级指令,要求他们“搞些动作、弄出动静”
,配合主力部队行动。
可这谈何容易,自从最后一次“反围剿”
,苏区遭到破坏,老底子几乎损失殆尽,就连蒋书存、单长卫等人都是九死一生。
好容易熬到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根据地刚刚恢复起来,听起来人马不少,大都是些民兵、地方武装,甚至收编的土匪、保安团,硬碰硬无益于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