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蒋书存和单长卫,同为高官的单长卫,相识很早,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就有交集。
同为河山省出身的二人,一个搞兵运,一个搞农运,都是省中北部山区,红色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蒋书存有军事天分,单长卫则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苏区地方负责人,曾被某伟人戏称为“娃娃主席”
……
人们常说“同甘共苦”
,可事实上,真能同时做到二者的,少之又少。
善始而不能善终的朋友,无非两类,或能同甘却不能共苦,或能共苦却不能同甘。
前者很常见,也就是所谓的酒肉朋友,吃吃喝喝每次都少不了,真有难处求到他,马上满肚子牙疼。
但与此同时,还有那么一类人,筚路蓝缕时同舟共济,不抛弃不放弃,算得上久经考验,可有朝一日富贵安稳了,反倒无法相容。
这种人真撕破脸往往更可怕,酒肉朋友掰了,最多老死不相往来,后者一旦势成水火,不闹到你死我活不算完。
很遗憾,蒋书存和单长卫就属于这种情况。
血雨腥风的革命时代,虽然一个玩儿枪一个玩儿笔,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当中,一直有商有量有谦有让,30年代中期革命进入低潮,其中一个还救过另一个的命。
可建国以后,卸下疲惫的倥偬戎装,走上建设新国家领导岗位的二人,渐行渐远,翻脸不认人,全不念用鲜血浇筑的战斗友谊……
作为革命家的单长卫,读的书不比蒋书存多,却天生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呆气,虽经多年铁血淬炼,始终没有褪尽,进入和平时期后尤为明显。
比较而言,一直穿行在枪林弹雨第一线的蒋书存,尽管多年与大字不识傻大兵为伍,对政治,或者说官场上的小九九无师自通。
见风使舵左右逢源,权势术内儒外法,虽说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但回过头看,总还是他整别人的时候多,被别人整的时候少。
进入新时期,先后恢复工作并出任省内高级别领导职务的二人,矛盾愈演愈烈,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旧体制深层矛盾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究竟该不该将改革进一步引入政治领域,设计者掌舵人们,不再铁板一块。
改革阵营渐渐分裂,观点相对保守的“元老派”
,与主张行百步者半九十的“少壮派”
开始形成,矛盾日益公开化。
若从纯年龄角度看,蒋书存和单长卫相差无几,但在当时,二人却分属两大阵营,从理论到实践,从磕磕绊绊到难以调和……
几年以后,摊牌的时候到了。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歌词虽然只有两段,但事实上,在那之间,还有另一个春天……
一如春天注定会过去,那场即使在全国范围内,都颇具影响力的政治风暴,最终落下了帷幕,笑到最后的是元老们。
具体到蒋书存,自始至终都是这一派的得力闯将,算是为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奏出了个虎头豹尾的华彩乐章。
与此同时,少壮派损失惨重,手握实权的几位急先锋,纷纷马失前蹄,有的身陷囹圄,至少也是黯然谢幕。
至于单长卫,一年前已由中州市委书记,转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当时还没有书记兼任人大主任的惯例)。
刚刚过去的政治风暴中,单长卫虽不像年轻人那样冲在最前头,但倾向明显,不说激进亦相距无几。
秋后,元老们对少壮派拉清单,他亦多次挺身而出,能保则保,实在保不住就有罪辩护。
而这一切,将他和蒋书存由来已久的矛盾,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公开拍案而起,用马克思的话说,撕下了最后一点含情脉脉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