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回到青阳镇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在这平静之下却是孕育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轰动,每三年一次的文考和武试都是被全国人民所关注着。
只要谁能在郡试中一举成名,那么便会成为各大家族争相哄抢的对象,因为能从郡试中脱颖而出的这十五人将会成为木灵国文官中的中流砥柱。
在木灵国,文官会每十年大换一次,不过其中考官一职除外。
考官一职一旦上任几乎就是终身做此职,相比其它文官来说有利有弊。
其中的利便是:对于那些只想养家糊口的人来说它是一个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利禄奉银。
其中的弊便是:对于那些想升官发财有一番大作为的人来说,想实现自己抱负几乎是不可能。
每十年一次的文官大换必从在郡试中脱颖而出的这十五人中选任,皇室会根据其性格、才能、喜好将之放到适合的位置上。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贪污腐败,二则是因为以前的那些文官在位久了之后便安于现状,只懂得享受高官厚禄所带来的惬意的生活而忘记了自己所任官职应该为人民所谋的福利。
十年之后乡试、郡试、殿试已是进行了三次,所以便是会有四十五人被换入高官的行列之中。
十年之后,有三个职位是必换的。
那便是左宰相、右宰相、吏部尚书,而这三个职位会被在每三年一度的文试中夺得状元头衔的三人所替换,当然有时也会出现特例。
也并非是说在文官大换之前会将这些从郡试中脱颖而出的人才闲置,而是让他们做个五品到四品之间的官职。
其中状元担任四品之位,其余十四人则为五品之位。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在此期间考察他们,看看他们是否能胜任所担任的官职,如果连四品、五品之官都做不好那十年后的文官大换也就没他什么事了。
二则是让他们在此期间多为人民办事谋福利,因为这可以使其在人民的心中积累起一定的威望,这样在十年后的文官大换中才不会让人民有所怨言。
之前所说的特例便是如果状元在担任四品官职为民谋利期间,其作为还不如一个五品之人的话,左右宰相和吏部尚书之位便会与他擦肩而过,而选其中作为最为突出的那个担任。
但是这样的特例在木灵国立国以来的九百三十一年的历史长河中只出现过一次,那次的状元名为史唐。
他就是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多载,现在既已考中状元那就是应该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每日过着醉梦青楼、挥金如土的生活。
可令其没想到的是在十年一次文官大换中,左右宰相和吏部尚书都与其失之交臂,并且听闻皇帝要让他辞官还乡之时。
他在朝堂之中当场质问众人,“我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中的状元,为何不给我一官半职还要我辞官还乡,这是何道理?”
监察暗访的官员便将其担任四品官职时所作所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一一列举出来,何年何月何日何时进出哪座青楼,又利用官职之便在哪里置放田产、房产,何时与哪个巨商大贾会面收其贿赂为其办事。
听到这些其满脸苍白、面无血色,身子颤抖着向后退,口中兀自说着“这不是真的,是你们栽赃陷害,我没有做过这些。”
可无论如何事实就摆在眼前。
其所收贿的财物、房产、地产皆被用来充公,并且被禁令一生不得在参加文试,包括其子孙后代也不得参加。
史唐不但害了自己更是祸及后人,自此后他的事迹便被史官载入史册以此告诫后人:不要一朝得志就忘乎所以。
从史唐之后就再也没发生过这种事,以后每任状元在四品之位时都是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以保能顺利进入仕途。
青阳镇中,在闲下来的这几日里,封尘和许心几乎是天天相约惜月湖畔。
在许安华拒绝杜文涛提亲之事后,许心和封尘已经订下婚约的消息如风一般吹遍整个青阳镇。
以前在未公开之前两人只能私下里会面,因为以青阳镇的习俗而言,未出阁的女子是不能和男人约会的,那会被认为不守妇道。
但若是有了婚约的男女则是不受此等规矩的限制,可以在公开场合秀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