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一曲唱罢,让陆亢收获了好多粉丝。
在场的第29军官兵,还有前来劳军的民众都一个劲儿地要求陆亢再唱一首。
陆亢觉得风头已经出够了,笑道:“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这一首,你们就不要让我出丑了。”
大伙儿哄然大笑,这才放过他。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拉近了陆亢与大家的关系。
那位姚雨晴姚大小姐趁机央求道:“陆大哥,请您把刚刚这首《精忠报国》的词曲写给我吧,好让更多的军民传唱,振奋民心士气。”
陆亢想了一下,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
没想到后来就因为这件事,引来了天大的麻烦。
当然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写完词曲之后,姚小姐欢欢喜喜地拿去后台了,迫不及待地要教大家学唱。
之前那名军官也挤上前,向陆亢伸出手来,高兴地说:“现在我终于相信你是一名华夏人了。
陆兄,咱们重新认识一下吧,我叫李克鼎,第29军军事训练团值星官,现任教导大队大队长。”
陆亢跟他握了握手,非常惊讶地说:“原来你们是学兵团!”
怪不得他刚刚上台的时候就觉得这支部队有些书生气,原来本来就是一群学生兵。
第29军军事训练团在历史上也是鼎鼎有名。
由于缺乏基层军官和地方军事干部,第29军于去年,也就是1936年的12月份分别在北平、平津、保定等地贴出“二十九军招生布告”
。
布告上说:“为培养初级军官,特招收有志从军的青年人,要求18岁以上,初中毕业学历,一经考试录取,学制至少2年。”
这份布告一经发布,在京津保地区瞬间引发了轰动。
但是实际报名的并不多,因为在以前的传统社会里,军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士、农、工、商,军人连四民都挤不进去,所以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的说法。
加之当时教育尚不发达,能够上得起学的大都家境富裕,或当官、或经商、或出国留学,都有更好的出路。
当时倭寇入侵在即,有多少人愿意捐躯赴国难呢!
即便第29军给出的待遇非常优厚,学习期间每月津贴3元,毕业后即授予准尉军衔。
第一批学员也仅招到了400余人。
由于人数太少,1937年5月份宋军长又回山东老家招募了近800名知识青年,号称子弟兵。
加上陆续前来报名的,到目前为止军训团已有1500人,共编为三个大队,统一在南苑集训。
另外还有暑假期间临时接受军事训练的大中学生两百余人。
虽然人数并不多,但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愿意放弃大好前途,投身军旅,矢志报国,那是非常难得的。
如果这批学员能够顺利成长起来,假以时日,未尝不是又一个“黄埔”
。
只可惜倭寇入侵来得太快,陆亢模糊记得,这些热
血青年还没能完成学业,大部分在抗战之初就牺牲了,用鲜血为民族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看着眼前这些稚嫩的脸庞,陆亢心中很是难过。
跟李克鼎队长聊了一会儿,又参观了部队的训练,陆亢发现情况比他预想得还要严重得多。
这些学员虽然爱国热情高涨,一再向上级请战,精神可嘉,但是训练却很成问题。
除了最初的四百人,新考入的学员绝大部分竟然还没有学过打枪。
当然也就没有配枪。
这一旦开战,如何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