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关于魏中军的组织系统,《历代兵制》说:“有中、左、右、前军各一师,又有中护、中领军、领、护军将军各一人。
其他杂号无常数。”
陈傅良认为,汉的南北军到曹魏时期演变为中、左、右、前军了。
其实,只有中军相当于汉的南北军,所谓左、右、前军等,显然与中军相对,可能是对留屯在不同地方的外军的称呼。
《三国志》、《资治通鉴》常有“东兵”
、“东军”
一类提法,都是指留屯东方的外军,左、右、前军等也是这类提法。
中军的统帅,陈傅良认为有“中护、中领军、领、护军将军各一人”
。
历来谈曹魏兵制者,多像他一样,以为魏中军同时存在中护军、中领军与领军、护军这样一批统帅。
其实领军与护军和中领军与中护军是不同时期的职官。
《玉海》卷一三七:“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军,非汉官也。
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
这段话与史实略有出入,但指出中护军、中领军的前身就是护军、领军,无疑是正确的。
改领军、护军为中领军、中护军,是由于当时中央军在事实上已分成中军与外军,所以要在中军统帅领军、护军前冠以中字。
由于领、护军改名中领、中护军后还有人沿袭旧称,载之史书,故后人往往认为领、护军与中领、中护军并存。
对于中领军或中护军中资历厚重者,可进称为领军将军或护军将军,但中军也不可能同时既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又有中领军、中护军。
中领军是中军诸营的统帅,他亲领中领营,并兼领中军诸营;中护军在中军的地位仅次于中领军,他负责武官的选用,并亲领中护营。
[16]
留屯各地的外军,开始编制很不一致,统帅往往临时由中央委派和更换。
到魏文帝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历代兵制》:“黄初三年,特置都督诸州军事,寻加四征四镇将军之号,又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位太尉上。”
曹魏的都督诸州军事,是代表中央分驻各地的军事长官,所领是不同于州郡兵的中央军队。
所谓四征四镇,是指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与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等称号,此外还有所谓四安四平将军的称号,这些都不是固定军职,而是临时赠封的称号。
从这些称号也可以知道,那些都督诸州军事的将军,是代表中央去行征伐镇压之权。
中外诸军即中军与外军,“置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
,则是以大将军统帅全国中央军,大将军成为曹魏最高军事统帅。
曹魏政权是取代东汉王朝而建立的,开始仍以太尉为最高军政长官,置大将军后,太尉最重要的权力被分割,所以大将军“位太尉上”
。
综上所述,曹魏中央军的系统是:
|——中军-领军、护军——诸营将校
中央军-大将军——|
|——外军-都督诸州军事
除了中军与外军,曹魏政权还有作为地方兵的州郡兵。
东汉光武帝罢兵募士,郡国兵力十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