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那,怎么个好法?”
冷佩玖一听,立马来了精神。
所有的胆怯都没了,谈及戏,精神与欢欣总用不完。
&esp;&esp;贺琛是真爱戏,年少留洋,喝过洋墨水。
他也曾看过国外的话剧,那些恢弘的音乐,繁复的裙装,也是一种美。
但说到底,贺琛仍喜欢中国的老东西。
好似这些经过时间反复砥砺,一遍遍创新,一次次重演的戏曲,才能冲击到他心魂深处。
&esp;&esp;到底是有学问的人,贺琛开口点评今晚这出戏,浑身匪气与霸道,瞬间无影无踪。
他娓娓而谈,将戏词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拉出来慢慢讲。
不失偏颇,总能表扬到点子上。
&esp;&esp;冷佩玖算是真明白了,贺琛在这方面的造诣,不比内行差多少!
不说军长唱不唱得好,但在听戏这回事上,贺琛也敢说是资深专业者。
&esp;&esp;念白如何,某句戏词怎样改更好,哪里的手势怎么搁更有味道,贺琛简直侃侃而论。
最初冷佩玖揣了满腔的热情,准备接受一番大肆夸赞。
本来么,伶人唱得好,就是想得到票友们的追捧。
&esp;&esp;没想到贺琛点评如此仔细,冷佩玖不禁正色起来,听到赞同处,频频点头。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倒是钻研上了!
&esp;&esp;贺琛出口成章,肚子里很有些文化。
冷佩玖没上过学,识字念书都是在师兄弟那里自学的。
没出名时,用老戏本,怎么写的就怎么唱。
待他出名后,身边聚集了一批文人学士。
这些人自愿为他改戏本,写新戏。
慢慢的,冷佩玖便知其中的好了。
&esp;&esp;清末民初,文人与名伶凑一块儿,并不罕见。
好些胸有大志无处挥泄的学士,便把一腔热血融进戏词里。
&esp;&esp;今晚这出精改后的《王宝钏》,便是出自北平大名远扬的李郎之手。
李郎,名鸿志,祖上清朝为官,世世代代包揽“三鼎甲”
。
就他个人来说,文学造诣颇高,且也是个痴到疯魔的戏迷。
&esp;&esp;两人讲到最后,均有些激动。
贺琛下床,从书桌上拿来纸和笔,竟一人书写,一人比划,兴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