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自来士族共分为六等,一等为膏粱,二等华腴,三等甲姓,四等乙姓——此四等统称为高门甲族,放眼南北总共不过十姓,这之中又以膏粱、华腴两类最为贵盛。
&esp;&esp;之后是五等丙姓,这一类是中等士族,与陶家搭伴而行的马氏一族便是此类。
&esp;&esp;而最后一种就是陶氏所在的丁姓,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是为低等士族。
&esp;&esp;陶伯珪说的陆氏便是之前陶云蔚挂在嘴边用来威吓那陈姓商户的膏粱士族,因其本是发源于青州淮阳郡的北方大族,故通称为“淮阳陆氏”
。
陆氏家族的历史可谓十分风光,自先祖发家至今共诞生了三“公”
,每朝都有重臣出世,而且还出了三位皇后——包括南朝当今的这位,族中培养出的大家、名士更是不胜枚举,是以世人们公认其为士族之首。
&esp;&esp;当年大昭皇权分立,因陆氏站在了永隆帝这边,所以陆家也就成了最早南迁的家族之一,如今南朝的丞相亦是出自陆氏。
&esp;&esp;像陆家这样的高门盛族,头顶上的光环早已深刻在世人心中,就算是北朝官家也不敢轻易将其从《百家谱》中削去,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文字上做些“厚此薄彼”
的功夫罢了。
&esp;&esp;正因淮阳陆氏的存在感如此之强,故而当陶伯珪听自己长姐说要为陶家融入南边士族做些准备,立刻就想到了这难以忽视的一方雄族。
&esp;&esp;陶云蔚却没有什么积极的意思:“去是要去的,不过还是要先看看马家那边的安排。”
&esp;&esp;陶曦月给弟妹们解释道:“咱们家现在的情况,交际分寸极重要,不好让人觉得过河拆桥,急于攀附高枝。”
&esp;&esp;陶伯珪虽只有十二岁,但头脑向来灵光,听姐姐们这么一说,转瞬也就回过味儿来,点点头道:“我晓得了,咱们现下得多以马氏为先。”
&esp;&esp;陶云蔚笑了一笑,说道:“你去跟阿兄说,宅子里的事让他先别忙了。
趁还有时间,你们两个先垫垫肚子,去把地收了才是要紧。”
&esp;&esp;陶家为了这次南迁把在北边仅有的薄产都草草给卖了,连带随行的仆从也只带了一户家生子,其他雇佣的全都散了,如今新家落户,少不得许多事都得重新来过。
好在外公家除了这座宅子,据说还有两块位置不错的田地,倘也能顺利收回来,倒是能减轻不少负担。
&esp;&esp;原本这收地的事并不用急在一时,但有鉴于今日全家险些流落街头的经历,陶云蔚实在不大放心。
&esp;&esp;兄长陶伯璋那边得了她的话,亦是深以为然,连东西都没顾得上吃,便招呼了小弟拿着一应准备好的文书去了官衙。
&esp;&esp;陶氏兄弟这一去便是许久,直到傍晚华灯初上时才回了家,刚进门,陶伯璋脸上略显凝重的表情就立刻引起了陶云蔚的注意。
&esp;&esp;不待她相问,陶伯璋便已开了口:“那两块地的事有些麻烦。”
&esp;&esp;众人闻言不由一惊。
&esp;&esp;“这事说来颇为复杂,是同崔家有关系。”
陶伯璋想到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语气难掩担虑,“我们去官府登记落户时,从主簿口中得知咱们家在落凤山那两块地倒是不曾易主,只不过……位置有些不巧。”
&esp;&esp;按照官府的说法,眼下陶家这两块地的问题与另一个世家大族崔氏有相当大的关系。
&esp;&esp;崔氏乃建安崔氏,是十门高等大姓中唯一的一个南方本土士族,也是二等华腴盛门。
陶家的地位于东郊的落凤山南坡脚下,十分凑巧的是,和崔家的田产间只隔着一户窦姓族人的五亩祭田。
&esp;&esp;这原本应当算是件好事,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大族产业在旁,自家也多少能得到些便利。
但谁知前年那窦家宗房的败家子却背着族里长辈把祭田给卖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就传说窦家卖祭田的事和崔家有关,过了没多久,崔家就请了朝廷允准,以自家田产为界,封山占泽,将所圈之处全纳入了崔家园林扩建的范围之内。
&esp;&esp;这样一来,无论是窦家卖出的那五亩祭田,还是陶家那两块刚好插边的地,都被断了东流而来的金沙河这条天然水源,而后崔家还以经营私产为由改了上游河道,也就是说下游这两家如果要浇灌田地,就必须得绕过半座山去取水。
&esp;&esp;因为这样,现在陶家的地已经基本处于了荒芜状态,陶伯璋之所以能收地收得这么顺利,也多是因为那里根本没有佃户耕种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