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印度被称为“外企坟场”
,印度对外资态度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不友好”
。
很多外企带着满满的憧憬来到印度,最后都灰溜溜地跑了。
2014年,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退出印度市场。
2017年,汽车品牌雪佛兰撤出印度。
2022年,中国手机品牌荣耀撤出印度,同年退出的还有全球着名连锁超市沃尔玛和在印度运营了20年的福特公司。
从印度撤出的外国公司数不胜数,据统计,过去7年时间里,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在印度的业务,各行各业都忙着跑路,预计到2025年到2026年左右将会迎来大规模的撤资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外企在印度待不长?
当外资企业真正深入印度市场后,才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
印度政府政策的多变性和执行中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外资企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从税收政策的频繁调整到外资准入门槛的悄然提高,再到各种监管措施的突然加码,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扭曲利用,成为了对外资企业进行盘剥的工具。
美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印度投资的美国企业中,超过60%表示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政策不稳定、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是主要问题。
一、政策不稳定性且频繁调整
1?、外资准入政策频繁变动?
印度政府在外资政策上经常进行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外资企业在规划长期投资时面临风险。
例如,对某些行业的突然加税、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以及不断变化的劳动法规等,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预期。
印度的政策变化速度,那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今天说要鼓励外资,明天就可能出台限制政策。
这种不确定性让很多外企感到心惊胆战,不敢做长远规划,一定影响了投资信心。
2?、限制性规定?
印度政府针对特定国家(包括中国)出台了专门的限制性规定,如PN3文件,要求来自这些国家的投资必须通过政府路径进行,并需取得印度政府部门的事前审批同意。
这增加了外资进入印度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2024年8月初,印度政府对外宣布计划强制收购外资企业在印度的51%股权,事情发生后引发了外资企业的强烈反应。
不久后VIVO就宣布转移了约600亿人民币资产以回应印度的这一政策。
截至2024年9月,已有2800多家外资企业选择撤离印度,这些企业有日本和德国的汽车企业,也有美国的消费品公司。
这些企业涵盖多个产业领域,包括能源领域的凯恩能源、电信通讯领域的和记电讯国际、制药行业第一三共,日用化工巨头汉高,制造业的福特、通用汽车和哈雷-戴维森摩托,建筑行业的瑞士豪瑞、拉法基水泥,银行业(消费业务)的花旗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零售巨头麦德龙等。
莫迪遭遇重大挫折,美资企业在印几乎“全军覆灭”
,就连美国也对印度这片土地望而却步。
二、监管环境严格
1?、复杂的审批流程?
从2022年以来,印度政府就对外资企业的经营情况格外关注,并且收紧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监管制度。
对于需要通过政府路径进行的投资,审批流程可能繁琐且耗时,影响审批时间的要素包括外商投资所在行业是否敏感、是否为战略或财务投资、股权规模等。
2?、税务政策是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