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当然,两者工艺不一样,后世的散茶是通过炒法破坏蜡质层,让茶味容易释放,这技术现在还没有。
&esp;&esp;说回当下,烹茶时,先将团茶研成茶末,置于碗底,然后用沸水冲成茶汤,同时用茶筅快速击拂茶汤,使之发泡,泡沫浮于汤面——这个过程叫做“点茶”
。
&esp;&esp;后世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常常为京都的茶道体验所惊艳,其实就是这个东西。
&esp;&esp;茶末以白色者为上品,研磨得越细越好,这样点茶时茶末才能“入汤轻泛”
,发泡充分。
&esp;&esp;水以山泉为上佳,“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
。
&esp;&esp;火候更是重要,所谓“候汤最难,未熟则末浮,过熟则茶沉”
。
&esp;&esp;茶具以建盏为宜,所谓“茶色白,宜黑盏。
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甚厚,熤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esp;&esp;最后,点出来的茶汤,以汤色纯白,汤花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佳。
&esp;&esp;这典雅的技艺发挥到极致,又进化形成了一种更高超的茶艺——分茶。
&esp;&esp;不少的大夫仕女,都是出色的分茶高手,他们能够通过茶末与沸水在茶碗中冲出各种图案花巧,所谓“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幻灭。
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esp;&esp;卡布奇诺咖啡,苏油后世见得多了,不过那是静态图案。
宋代分茶,那是在茶汤翻滚的动态中变化完成,其难度肯定更高,还带着生幻瞬息的禅机。
&esp;&esp;大批的文化名人,如蔡襄、范仲淹、苏轼、苏辙、梅尧臣、宋徽宗、李清照,那都是此道高手。
&esp;&esp;这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文化品质和精神修养的提升,也是物质生活提高后的必然,不能说是错。
&esp;&esp;要说错,就是在这方面耗费太多精力。
&esp;&esp;外敌未靖,四境未宁,百姓负担犹重的时候,居然就有胆子追求这些,从地方到朝廷,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一片歌舞升平,才养成这样奢靡逸豫的风气。
&esp;&esp;谁给他们的信心?!
&esp;&esp;二十七娘瞥了苏油一眼:“你在说什么?这是建州头金,花了好大力气从江陵府搞到的,一斤八百文,在嘉州要卖到两贯!”
&esp;&esp;运输,在大宋果然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esp;&esp;两杯茶,一杯像一只三脚卡通猫,脑袋比身子大,另一杯里是真像一只动物,不过苏油还是没法说出口。
&esp;&esp;蛇颈龙这玩意儿,估计大宋谁也没见过。
&esp;&esp;对比了半天,苏油只好说道:“分不出来,都……挺特别的。”
&esp;&esp;小康标准
&esp;&esp;二十七娘白了苏油一眼,把杯子夺了过去:“没品位还偏心,明明就是我的好看!”
&esp;&esp;然后和八娘充满仪式感的互敬了一下,呡了一口。
&esp;&esp;八娘看着苏油目瞪口呆的样子,笑道:“你是小孩子,不能喝茶。
晚上睡不好觉。”
&esp;&esp;说什么呢?请我喝我都不喝好不好!
&esp;&esp;赶紧摆手转移话题:“我们去看看泥,然后就回去吧?”
&esp;&esp;泥料非常完美,苏油让作坊的人将表层最后沉淀的细泥刮起来,按他们的手法抟制之后,擀制成泥板,切出相等的小片,然后加入不同分量的沙子,和匀之后用来折叠。
&esp;&esp;二十七娘和史大对此莫名其妙,看得面面相觑。
&esp;&esp;苏油解释道:“这是测试泥料粘度的方法,沙子没有粘性,惨入不同分量的沙子,可以得到泥土的粘性参数,你们看红色陶泥,加入五分之二的沙子,折叠到一半就会断裂。”
&esp;&esp;“而用同样的观音泥,加入一半的沙子方能得此效果,这就说明观音泥的粘性比一般的陶土粘度要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泥土的粘性参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