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薛季兰听到皇后此言,忽然想起一个月白色的身影,心尖处隐有疼痛,面上却仍保持着恭谨的微笑,叹道:&ldo;十二年过去,臣老了许多,陛下和娘娘却仍如昔日一般,真是大殷之幸!
&rdo;景安帝和声道:&ldo;薛先生此次进京,不知要住多久?朕去年冬天见到方先生,他当时正在卜卦,说薛先生不是今春便是今夏要重来京城,朕还不信。
现在看来,方先生的卦实在是准。
&rdo;远处,柔嘉公主秦姝的娇笑声穿破一池碧水传来。
凉亭边,梨花碎落如雨,随风飘扬。
薛季兰觉凉亭一角外的碧蓝天空湛蓝得有些刺目,垂下眼眸,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呈于景安帝面前,道:&ldo;臣斗胆,此次进京,替三女薛蘅求陛下玉印加符!
&rdo;三、试玉景安帝正饮茶,闻言吃了一惊,连咳数声。
宫女内侍蜂拥过来侍候,景安帝气顺些,挥手命众人退去,凉亭中仅余帝后及薛氏母女。
景安帝望着跪在面前的薛季兰,许久方道:&ldo;薛先生,你正当盛年,为何这么早便要定下接掌天清阁之人选?&rdo;薛季兰从容回道:&ldo;启禀陛下,是为了《寰宇志》。
&rdo;景安帝猛然站起,大声道:&ldo;《寰宇志》?!
&rdo;&ldo;是。
&rdo;景安帝大喜,急忙上前扶起薛季兰,&ldo;薛先生找到《寰宇志》了?!
&rdo;薛季兰忙躬腰答道:&ldo;臣有负圣恩,《寰宇志》尚未找到。
&rdo;景安帝&ldo;啊&rdo;了声,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二百多年前,齐梁二国双分天下,东西对峙,齐国更是昌盛一时,疆土庞大。
却因齐炀帝穷兵黩武,国力消耗过巨,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最终殷国太祖皇帝率兵起义,灭齐立殷。
当时辅佐殷太祖打天下的是一位奇人,自号&ldo;青云先生&rdo;,其人文武全才,精通天文地理、算术兵法。
殷太祖立国后,本要册封其为镇国公,但青云先生坚辞不受,挂冠而去,云游至殷国西北边陲的孤山后,定居下来,广收门徒,成立了天清阁。
太祖见青云先生无意当官,更是敬佩,遂颁下旨意:天清阁历任阁主都封为&ldo;国士&rdo;,并将数名皇子都送去天清阁学艺。
其后二百多年,世家子弟入天清阁学文练武之人层出不穷,现任工部尚书谢峻便是其中一名。
青云先生为了表示对太祖的忠心,也留下遗嘱:历任天清阁阁主,在选定下一任阁主时,必须持传宗之符,亲自入京,求得当今圣上的玉印,才能传位于下一任阁主。
青云先生仙去时,留下一封密函,说明其所学均来自一本《寰宇志》,但他也只参透其中三分。
阴差阳错,他学到这三分后,《寰宇志》便不知何故下落不明了,他留下一些线索,希望有弟子能寻到,令其重见天日,并为社稷朝廷所用。
其后二百余年,朝中密探及天清阁门下弟子皆在寻找这《寰宇志》,却一直未有所获。
十七年前,津河大洪灾,殷国蒙难,北面疆土屡被丹族占领,而济江以南也为当地世族军阀所割据,至今未能收服。
先帝昌宗在面对如此大的纷乱时,曾经叹道:&ldo;若有青云先生再生,若有《寰宇志》在手,又何愁南方不定,何愁丹族侵扰?!
&rdo;所幸殷国根基尚在,昌宗又为一代明君,在洪灾后与民生息,北面也屡有胜绩,渐将丹族往北驱赶。
至于南面被各世族军阀割据的疆土,只因隔着天险济江,才一直未能平定。
景安帝即位之初便立志要令殷国回复昔日盛象,也一直派人暗中寻找《寰宇志》,也一直未能如愿。
此番听薛季兰提起《寰宇志》,以为已经找到,大为激动,再听尚未找到,不免有些失望。
薛季兰婉转道:&ldo;启禀陛下,《寰宇志》虽未能找到,但臣已找到了一些线索。
&rdo;&ldo;哦?说来听听。
&rdo;&ldo;线索是一本书,臣为了参详这本书,心力损耗过巨,落下了疾患。
&rdo;皇后听着,心疼道:&ldo;实是有劳薛先生了。
&rdo;薛季兰谢过恩,续道:&ldo;臣所幸不辱圣恩,参详了五六分,但若想继续参透此书,需得寻一僻静处,放下一切门内俗务,所以臣不再适合担任天清阁阁主一职。
臣之三女薛蘅,勤奋好学,资质出众,技艺出类拔萃,臣请陛下恩准,由她接任天清阁阁主一职,臣便可放心寻找《寰宇志》。
&rdo;景安帝默然听着,待薛季兰说罢,仍在沉思,良久,又看了看静立一旁的薛蘅,语带疑虑,&ldo;薛蘅,你今年多大了?&rdo;薛蘅不慌不忙,跪下回答,&ldo;回陛下,民女薛蘅,今年实岁二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