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而坊间民众得知了易先生竟还居守海宁,易先生战事未起即随谢公馆南奔的谣言,就这样不攻而破了。
&esp;&esp;淫雨霏霏的八月海宁,坊间大小报纸报道了珍卿主持的两次葬礼——其实慕先生葬礼并非是她在主持,但媒体和民众很愿意把光环都加诸其身。
&esp;&esp;有知情的报刊把谢公馆众人的各种事迹,一件件挖掘出来登于报刊。
譬如珍卿帮海宁艺专南迁学校,帮华界的中小学校迁到相对安全的租界内,帮北方沦陷省份的亲戚朋友转移人员物资,还一直帮东方图书馆南迁经籍。
&esp;&esp;吴二姐的事迹也紧随其后被曝于报端和电台,譬如她带领众仁医院加入红十字会的义救行动,一直守在众仁医院救助被炸伤的伤患,一个礼拜做了近三十台外科手术。
为了救助被东洋炮火重创的普通伤患,她跟自己的弟妹易宣元先生一样,多次放弃离开烽火连天的海宁……还有陆浩云先生帮助商界朋友搬迁物料和机器,以及令兴华教育基金会给寒门学子发路费……连率先离开的谢董事长一行人,都是带着自己产业下面的员工,还有她收助的许多孤儿贫儿一起南迁,赵姐夫更跟慈善组织合作为难民看病和赠药等……
&esp;&esp;海宁千山万水至此间
&esp;&esp;这天晚上,聂梅先跟俊俊哥先后离开谢公馆,珍卿一人在游廊上呆坐许久,由施先生之死想到慕先生之死,由慕先生之死想到李师父之死,偏偏在这国破家散、内心彷徨的时候,她的先生们一个个离她而去。
她蓦然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异时空的弃儿,天上地下碧落黄泉都无所归属似的。
&esp;&esp;连续数日一滴泪哭不出的她,先是把头埋在膝间无声地哭,后来忍不住呜呜地哭起来。
此时此刻,她真希望有一个神通广大的救世主,带领大家涤除人间的一切痛苦劫难,让中国人获得平常稳定的幸福生活。
&esp;&esp;不知哭了多久,珍卿省过神才觉身边站满她的保镖。
院中的希腊式凉亭不远处,有一个神情倔强的模糊少年,怀抱包袱直楞楞盯着珍卿看。
黄先生大约搜过那少年的身,把少年的身份证明拿过来给珍卿看。
珍卿先看了来自少年的两张合照,揩揩泪抬头瞅那少年一眼,没说话,又打开少年的家信和入学通知书——入学通知书是平京大学的,说明这孩子学业非常出色。
&esp;&esp;这少年是乐嫣的亲侄子乐笙,好友乐嫣虽然已经失踪很久了,但珍卿跟乐嫣大哥也算点头之交。
&esp;&esp;原来海宁战事开启之前,乐嫣大哥正在外地收货款。
乐嫣之父一开始并不想离开海宁,乐嫣大哥说儿子乐笙跟祖父一起也算放心。
后来,那人老昏聩的乐嫣之父又改变主意要走。
&esp;&esp;乐嫣大哥是后来才知道,他那位好后母说他儿子乐笙要念大学,而他们是要回闽州老家的,那个当后娘跟后奶奶的人,临走要拖上自己娘家一大些人,唯独嫌后孙子乐笙占地方不带他。
&esp;&esp;乐笙性格要强没有硬跟他们去,本想跟同学一起到星汉却买不到船票,说去西边的火车站扒火车没扒上。
他又想凭借脚力自己走到星汉市,可是从西边才走到花山发现那正闹土匪,为避土匪只好又重新回到海宁城里。
这孩子折腾半月竟连海宁城都没走出去,十七岁的少年懊丧得不得了,背着人哭了几十场都有。
最后还是给他父亲打电报诉苦,他父亲提醒他来找姑姑的同学易先生,说易先生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他只要开口就算在他姑姑面上也会带他离开。
乐笙于是自己跑到谢公馆来查看究竟。
&esp;&esp;珍卿叫毛妮儿把乐笙这孩子安顿好。
珍卿亲自跑一趟众仁医院跟吴二姐说明情况。
这也许是她们最后平安离开的机会了。
吴二姐也是爱国有公心的名流,不能留在这里叫东洋人裹挟谋害。
&esp;&esp;珍卿很想去看看施家和先生的遗体,可是她知道应该提前去机场候着,不宜再节外生枝给任何人添麻烦。
&esp;&esp;九点钟他们将要去机场时,容牧师忽到谢公馆请珍卿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