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三、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
&esp;&esp;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框架可以简要概括为: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esp;&esp;(一)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esp;&esp;作为一个经济体系,它就应当具有立体形象,我们可以勾勒为下面的分析框架。
&esp;&esp;1开放活动的内容(即开放的部门和领域)
&esp;&esp;(1)商品流动:物质的生产和贸易;(2)要素流动:资本和技术交易,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3)服务流动:服务和信息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的四种形式)。
&esp;&esp;2开放活动的场所(即开放的空间布局)
&esp;&esp;(1)沿海开放城市(优惠政策的先期效应);(2)沿江与内陆城市(市场准入的差别);(3)边境地区(市场准入的差别)。
&esp;&esp;3开放活动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
&esp;&esp;(1)双边经贸关系;(2)多边经贸关系;(3)区域合作关系(上海合作组织、apec等);(4)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
&esp;&esp;互利共赢,是这个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立规工程如何适应动态化的国际规则。
要研究塑造新的营商环境的主要内容,在不依靠优惠政策体现的条件下,优良的营商环境需要哪些条件和努力,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措施。
&esp;&esp;第六是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要研究贸易便利化改革涉及的有关问题,如海关等各监管部门的协调,以及如何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要研究投融资改革,如何适应准入前国民待遇和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从重事前审批转为重事中事后监管;要研究服务产品市场化所涉及的问题,如市场构建、价格改革以及市场监督管理等问题;要研究人员流动以及劳动力市场管理改革、境外人员居留等一系列管理改革;要研究信息沟通所涉及的网络、移动互联等领域扩大开放后所面临的管理工作的转变和完善。
&esp;&esp;(三)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esp;&esp;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主要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供给的要素禀赋优势,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主要以价格低廉取胜,这使我国许多中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中赢得较高的份额。
随着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供给形势的变化,原来廉价劳动力供给的优势已经并继续弱化,未来在向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中,应当培育哪些新的潜在优势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esp;&esp;第一是新的比较优势。
随着我国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及资本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作用的加强,我国部分产业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如高铁设备和一些基础设施装备,这些产品将成为我国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随着我国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新一代劳动者的文化教育水平已经明显提高,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本将成为我国新的劳动要素禀赋优势,进而使一些新产业和新产品成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
&esp;&esp;第二是“走出去”
形成的价值链、供应链优势。
随着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发展,不仅布局国际生产,而且形成国际营销网络,形成由我国企业自主支配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网络,这将使我国经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
&esp;&esp;第三是国内市场优势。
201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额达到196万亿美元,向全世界提供了1/10以上的货物市场份额,服务进口达到3835亿美元,提供了79%的世界服务市场份额。
这样庞大的贸易规模必然吸引全世界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必然对我国在全球资源配置中主动作为提供有利因素和必要条件。
&esp;&esp;第四是体制优势。
如何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优势要素,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