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崔琳并不是崔浩唯一的孙子,崔浩有五个嫡子,庶子更是不计其数。
崔琳是他嫡次子的幼子,因从小聪颖,所以颇得崔浩的宠爱。
&esp;&esp;但他和很多北方高门的子弟一样,并未出仕。
据说是因为寇天师曾给他批过命,他若入了朝堂,崔家满门上下必遭浩劫,所以笃信天师的崔浩虽然惋惜,也只能含恨看着自家第三代中最杰出的子弟每日闲散度日。
&esp;&esp;崔琳能说会道,交友甚广,再加上他是不能出仕的,各方势力和他交往起来也少了一份顾忌,渐渐崔琳就成了崔家的说客和“代言人”
,经常出入权贵之地。
这次他来找花木兰,也是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替崔家再添一门助力。
&esp;&esp;崔琳此番被劫走,是因为魏帝拓跋焘决意打压佛门而引起的事端。
&esp;&esp;崔琳的祖父崔浩是大魏汉臣的领头人,也是北方士族高门中最德高望重之人,历经三朝,有两位太子是因为他的意见而被立的储君。
&esp;&esp;拓跋焘的父亲原本属意的是拓跋焘的弟弟,当年正是崔浩以“立长”
的道理据理力争,才让拓跋焘当上了储君,而后他十五岁登基,崔浩也是一直忠心耿耿的辅政着这位皇帝到现在。
&esp;&esp;鲜卑贵族和北方汉人的高门之间一直有摩擦,因为拓跋焘敬重崔浩,便时时在其中起着协调的作用。
但最近几年崔浩频频的提出“抑佛”
的政策,直接点燃了胡人贵族们胸中的那腔怒火。
&esp;&esp;鲜卑贵族和大半的异族胡人都是信佛的,鲜卑人笃信佛教由来已久,若不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个寇谦之“寇天师”
引得拓跋焘信了道教,甚至把国号改成了“太平真君”
这种名称,怕是大魏上至国君,下至百姓,都要信仰佛教了。
&esp;&esp;越是动乱的年代,佛教就越吃香。
&esp;&esp;起因是崔浩曾建议魏帝下旨命五十岁以下的僧侣还俗。
&esp;&esp;崔浩做此提议,除了因为他信的是道教以外,更的原因是因为大魏连连征战,有许多不愿意服兵役的男丁都皈依了佛门。
&esp;&esp;他们以全家之力供养佛寺,不用纳税,不用服兵役徭役,年纪轻轻就在佛寺中安闲度日,佛寺外却有大量耕田无人可种,只能任其荒废。
&esp;&esp;到了打仗的时候,这些适龄的男子无法被征召,就只好起用已经年老或年幼的男丁去征战,造成了很大的民怨。
&esp;&esp;拓跋焘听取了崔浩的建议,下旨各地寺庙的五十岁以下的僧侣还俗,以充兵役和徭役。
这一旨意自然是引起了不少僧侣的反弹,有的逃到愿意庇护自己的信徒人家继续当他的和尚,有的就逃亡山野间的野寺荒庙躲避还俗。
&esp;&esp;许多鲜卑贵族为了藏起这些僧人,情愿把自家的私庄拿出来赡养他们。
&esp;&esp;为了能更快的推行“退僧还俗”
的政策,拓跋焘“请”
了大魏佛门的三位高僧紧摩罗、释源迦和昙缘为质,逼迫各寺僧侣立即还俗。
&esp;&esp;紧摩罗后来在宫中“坐化”
了。
&esp;&esp;昙缘和释源迦如今还被困在宫中。
&esp;&esp;这群卢水胡人,也不知道是受人雇佣还是因为信仰的缘故,从京都平城一路跟踪崔琳到了此地,终于在崔琳离开游府外出访友的时候将他劫走。
&esp;&esp;拓跋焘关了三位高僧,卢水胡就劫了劝拓跋焘灭佛的崔浩之孙,用来交换释源迦和昙缘两位僧人。
&esp;&esp;信仰佛教之人对崔家简直是深恶痛绝,这崔琳落在他们手里,无论拓跋焘愿不愿意换人,想来都是要吃一番大苦头的了。
&esp;&esp;这一切,都是如今来花家求助的游县令所言。
&esp;&esp;
&esp;&esp;前几天,贺穆兰在两个游侠那里得到了消息后,就让自家的小弟和同乡几个汉子押着两个贼人去虞城县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