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esp;&esp;胡善围定了定神,翻开《琵琶记》。
&esp;&esp;和民间常见背叛父母和妻子的蔡伯喈的版本不同,这里的蔡伯喈是个全忠全孝之人。
&esp;&esp;蔡伯喈和妻子赵五娘婚后恩爱,照顾双亲,是个好丈夫好儿子。
但是蔡父一定要儿子上京赶考,博得功名。
在孝道的驱使下,蔡伯喈告别家乡,上京赶考。
&esp;&esp;考中状元,皇上赐婚,将牛丞相之女牛小姐嫁给他。
因要忠于君权,蔡伯喈被迫娶了牛小姐,给家里捎信,却被小人诓骗,在家乡苦等的夫妻妻子并没有收到家书,反而遭遇饥荒,赵五娘以糟糠充饥,将白米让给公婆,公婆死后,以罗裙包土,安葬公婆,抱着琵琶上京寻夫。
&esp;&esp;各种机缘巧合下,牛小姐知道了卖唱的赵五娘是丈夫的原配妻子,被赵五娘孝顺坚定所感动,自愿促成了赵五娘和蔡伯喈夫妻澄清误会,将正妻之位让出,屈居二夫人之位,一家团圆,蔡伯喈带着两个贤妻回到老家,衣锦还乡,重新下葬父母。
&esp;&esp;正如伶官所言,这个南戏本子写的格外用心,朝堂部分用词文雅华丽,文采斐然。
写到民间赵五娘苦苦挣扎和命运抗争时,笔风却突然一转,朴实无华,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十分打动人。
&esp;&esp;赵五娘为生活所迫,吃糠时唱道:“糠与米本相依,被簸扬作两处飞。
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见期……这糠呵,尚兀有人吃,奴家的骨头,知她埋在何处去?”
&esp;&esp;字字泣血,写到她的心里去,胡善围看得掩面而泣,平复了心境后,洗了脸,重施脂粉,还画了眉,拿着戏本子去找范宫正。
&esp;&esp;谁知一出书房,天都黑了,宫正司的女官大多散了,只有几个值夜的女官还在。
黄惟德指着饭桌上一个咕嘟嘟冒热气的炭火锅说道:“天气冷,今晚吃锅子,知道胡典正在书房里忙,不便打扰,就温在这里等典正忙完再用饭。”
&esp;&esp;看得太投入,都忘记吃饭这回事了。
胡善围说道:“我有急事找范宫正,等办完事回来再吃。”
&esp;&esp;黄惟德说道:“你还是先吃饭——刚才曹尚宫召集六局一司各大女官,商议腊月初三六公主的册封典礼之事,你去了也是在外头等。”
&esp;&esp;大明宫廷的公主们一般到了十五岁成年即将择驸马婚配时,才会取正式的封号,并授以金册和宝印。
&esp;&esp;六公主是孙贵妃的小女儿,而孙贵妃和马皇后的背景和人生极其相似,两人是知己,虽共侍一夫,但情同姐妹,自从马皇后把孙氏推到贵妃的宝座,两人一唱一和,共同弹压东西六宫,后宫清净了,无人敢生事。
&esp;&esp;马皇后待六公主,就像亲生的一样。
&esp;&esp;故六公主的册封仪式,马皇后十分重视,特意嘱咐了曹尚宫,要“好好的办”
。
六局一司岂敢简慢?都把六公主册封典礼当做腊月里仅次于除夕的大事操办。
&esp;&esp;胡善围用了晚饭,在范宫正的屋子里等到几乎半夜,范宫正才回来。
&esp;&esp;范宫正看到胡善围就头疼,叹道:“真佩服你们年轻精力充沛,我年纪大了不能熬,累死我了——有什么事情非要今晚说?明天再来吧。”
&esp;&esp;范宫正下了逐客令。
&esp;&esp;胡善围把高明写的《琵琶记》本子递给范宫正,简略说了一下剧情,“下官觉得本子写很好,难得一点低俗违和的内容都没有,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说教,结局太完美。
书生蔡伯喈简直是个全忠全孝的道德完人,明明什么便宜都占了,考了状元,娶了名门淑女,当了高官,却还兀自委屈,都是逼不得已,为了孝道和忠君而为之。
但是作为宫廷大戏,过于说教,反而不是缺点,是优点。”
&esp;&esp;胡善围说道:“皇上曾说,宫廷戏曲,一应谄媚艳曲皆不取,而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皆不禁。
蔡伯喈,赵五娘,牛小姐都是孝子贤妇,和儒家‘美人伦,厚风俗’不谋而合,有诗教之功,皇上应该会喜欢。
请范宫正先过目,如果您同意,明日就要教坊司演一遍。”
&esp;&esp;宫廷大戏,又是平时上不得台面的南戏,胡善围不敢自专,她需要范宫正先点头。
&esp;&esp;能让胡善围等到半夜、逐客令都不顾、依然坚持举荐的本子,范宫正不好扫她的面子,拿在手里随手一翻,刚开始漫不经心,但很快被里头的词句和渲染的悲情所吸引。
&esp;&esp;胡善围有备而来,说道:“下官查过了,作者高明是元朝末年正儿八经考出来的进士,还是个清廉的好官,科举出来的官,写出的剧本初衷是为了教化世人,和民间为取悦观众糊口的作者是不同的,改变了蔡伯喈这个人物,把他变成了一个忠孝两全有情有义的读书人,又用赵五娘吃糠咽菜,罗裙包土葬公婆的悲情吸引观众。
这种即有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情节,又有教化世人的戏剧,正适合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