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抛开这些,李萤心也能感觉到俞沅哼给他听的内容仅仅是一些碎片而绝非全部——如果他没感觉错的话。
俞沅就好像塞了几片拼图到他手里,但完整的图景应当更为广阔,李萤心有一种冲动,想以自己脑海中跃动的音符为颜料,涂满俞沅的画。
他也偷偷地这么做了。
音乐其实是种语言——这样说可能会让人云里雾里,但很多时候听到一段音乐,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人也能直面其中澎湃的情绪,甚至凭藉音乐幻想出与现实千差万别的场景。
李萤心听俞沅那段哼唱时就是如此。
很传统的和弦走向,有点接近本地的民间小调,李萤心无端联想小时候听过的歌仔戏。
进而一幅行船人在海上漂泊的场面在他的想像中铺开。
又因为手机传过来的录音多少有一点失真,这段旋律在李萤心听来就像收音机里远行之人从海上传回的一封声音信。
信件总是有来有往。
尽管俞沅的来信并不一定是给他,可能并无指定收件人,但续着他的旋律往下写的李萤心就像写回信之人。
他在编曲软体里搭好旋律轨道,先用笛子声代替人声,把俞沅哼的那部分和自己新加上的部分交替,就像在一问一答互相喊话。
写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倒是编曲部分李萤心想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决定按他最初听见这段哼唱时的直觉,把俞沅的部分加上些低保真的处理,让他的唱段听起来更加遥远,甚至还加上了一些不太明显的海浪涌动声和桅杆被拉动的环境音。
而自己补上的部分——因为自己在这个想像中的场景是站在岸上收信的人,此处贝斯除了当底,还被用来模仿了潮水拍岸的声音。
不过还没完,他还没拿好主意要加上哪些弦乐来补完情绪。
这也是他想先找个人帮他听听的原因。
就像俞沅发出的信不晓得会被谁捡到,李萤心也觉得回信并不一定要交付到对方手中,就像扔漂流瓶一样,漂到哪是哪……好吧,他直接把漂流瓶先递给了陈悦。
陈悦收到李萤心发来的文件,首先甩来一个问号。
李萤心回覆:本人拙作,我感觉间奏可以加一段弦乐,但是拉了几个音源来试都觉得好违和。
于是陈悦发来了更多的问号,并问今夕是何年。
李萤心发了个扇巴掌的表情过去,稍微解释了一下前因后果。
陈悦:那你怎么不直接发给他听??
李萤心:不想,你也别转发给他昂。
配上一个「拜托拜托」的表情。
陈悦:收到[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