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她自幼跟在父王身边,学着处理朝政丶治理天下,然而朝臣如何驾驭,文官武将如何制衡,父王还未来得及教她便已崩逝。
摄政五年,她素来中庸制衡,甚少表露自己的喜好,放任言官,想来便是如此,才让那群文官以为自己柔弱可欺。
柔弱可欺?可笑。
次日大朝
长安高居宝座,面前是垂帘与幼弟竑。
谏官滔滔不绝地陈述民间对长安长公主与驸马都尉许疏恭的传言,再三敦促长安早日同驸马都尉成亲。
纵使谏官辞藻华丽,引经据典,这话听在耳中仍是无比荒谬。
天家无小事?她的成婚与否关系楚国和燕国的和谈?到底是关系当年之约还是想让她交出权柄?若真是为了边境和平,那何故不遣她与北燕和亲呢?
长安身形微动,垂帘轻薄,堪堪能遮住其面容,下首臣工见长公主身形已动,立刻垂首静听。
偶有胆子大的,比如谏官口中的驸马都尉许疏恭,他往垂帘后瞥了一眼,正好同长公主对视。
这一眼,令人心惊,他连忙低头,暗道不好。
旁人不知,可他自小与长安一同受父亲教导。
长安是长公主不假,风姿绰约亦不假,可绝非良善之辈。
近些年来长公主处处容忍丶百般妥协,言官还是如此苦苦相逼。
这些个人,怎能忘却了,长公主可是天家女!
权柄在握的天家女,怎能会是个好相与的呢?
果然,谏官言罢。
中书门下刑房检正解约手持笏板站了出来,许疏恭立刻垂首,他就知晓长公主不会容忍这群人如此聒噪。
身后同僚轻轻戳了戳他,他微微回首,宽大的公服遮掩,他指了指秘书省校书郎王明。
解约以校书郎王明在掌校雠典籍期间,公然指责长公主及笄不婚嫁乃是不忠不孝,后更是表达了自己对长公主在朝堂「生事」的不满。
甚至对长公主发展商业,边境屯军之法极力攻讦。
若非先王功绩斐然,想来先王也逃不掉他的「诤言」。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长安并未出声,倒是君上大怒。
「大胆!
」君上年少,时年不过十三岁,如何能听得臣工对长姐的攻讦,当场颁诏,校书郎王明立即下狱,其家属亲眷三族尽数逮捕。
群臣哗然,跪倒一片,恳求君上收回成命。
素来不怕死的门下省给事中更是直言君上年少,尚未亲政,请长公主示下。
似乎认为长公主此次,也不会理会言官私下的指摘。
长安抬眸,看到竑弟的目光,默许了他的处置。
若说君上此举能用年少为由,那么长公主的默许,就是表明了她的态度。
她真的要对言官下手了,不容任何人再次对她新政和婚事置喙。
人常言: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那公主之怒呢?
寥寥数日,御史台官员便接连上章弹劾校书郎王明,认为王明是攻击朝政,反对先王遗诏,不忠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