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第734章低人权的优势
新港,金狮码头,晨光微亮,数百个码头工人已经忙碌半天了。
他们把来自南暨岛爪哇岛的大米一袋一袋的卸下来,然后装上从鲁藩彭州产的沙金、果脯、干鲍、虾干,宋城宋卡产的燕窝等本地特产。
当然,这些大米只能卸下来三分之一,其余哪怕压根卖不了多少钱,也只能带着北上。
因为按照大虞的律法,五百吨以上的大船从南洋回神州赤县,都必须要装载相当于本身货物价值百分十五到百分之三十的粮食。
没有这些粮食,轻则不让你进入港口,重则已经谈好的税收优惠直接取消。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朝廷需要南洋的粮食北上,以缓解两广、福建甚至是江南的粮食短缺现状。
这些年,大虞朝的工业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以至于连北河平原红河三角洲、珠江平原乃至江南这样的地方,粮食产量都开始锐减。
北河平原已经完全形成了全门类的煤铁产业,珠江平原的轻重工业也一日千里。
这两地大量劳力都被吸引到了收入更高更稳定的煤铁行业,种地已经不是年轻人的首选了。
至于江南,则是经济作物大行其道,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一直想搞而搞不成的改稻为桑,在如今的江南,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同时,由于工业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着这几个地区大规模汇聚,使得粮食需求比以往增大了数倍。
而上游的赣北、湖广和四川,又由于大量民夫在极小规模的均田却不限制兼并后,纷纷破产。
许多本来应该是在家中耕种粮食,最后被资本家三钱不值两钱卖的收走的农夫,大量被朝廷的政策赶到了西北、东北、南洋等等地方拓殖。
他们走后,许多原本可以产出一些粮食喂养当地贫困人口的下田基本被放弃。
这几方面的因素,使得明朝时湖广熟天下足的华中地区,向外输出的粮食减少了一半,难以弥补其他地区的粮食缺口。
最后则是人口问题,随着莫子布大力支持医疗行业的发展,大虞开始在细菌、病毒等方面研究大幅度加快,从而使中华本就相当强的医疗产业,再次开始大发展。
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人口以非常快的速度开始膨胀。
毕竟在有了精确消毒,明确了生育标准流程,大人小孩都种上了牛痘这三样神器加持后,婴幼儿夭折率大幅度降低,人口病死率也比以往低了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