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在垂拱殿的大朝会上四位宰执、御史台和其他各部的官员们在太皇太后的主持下有条不紊的处理了琐碎的政务。
官家则十分的配合,一边点头一边用甚好附和太皇太后和宰执的处理意见。
而在大朝会之后,四位宰执在太皇太后的召唤下又去了文德殿。
文德殿一般是皇帝接见亲近官员和心腹大臣的地方。
太皇太后临朝听政之后不方便在后宫与宰执或重臣商议国事,一般也选在文德殿。
但在文德殿议事虽然是太皇太后召集,却是由官家主持。
“众卿,朕大病痊愈,身体康健全赖太祖和父皇庇佑,朕打算近日去皇陵祭拜、叩谢,以表孝心,你们以为如何?”
除苏辙事先知晓之外,其他三人相顾失色,天子祭祀祖先是大事不假,但历朝皆有,本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但若是在敏感时期可就另当别论了。
吕大防身为首相当仁不让提出反对,“官家,皇家祭祀是大事,本该叫上礼部和御史台共议,怎能让老臣几个就草草决定呢?”
他这话有避重就轻的嫌疑,他当然反对官家这时候离京,甭管是不是祭祖,说破天也不会点头。
但是借口却找的很好,皇家祭祀是礼部主管,御史台则监察百官,主官御史中丞既是仅次于宰执的朝廷重臣,又是天子近臣,掣肘宰相的存在。
这等级别的议事怎么能没有他们?
“吕相所言甚是,只是这次情况不同。”
太皇太后主动解围,“官家尚未亲政,孤身出京恐有不必要的动荡,所以还是越少有人知道越好。”
范纯仁闻言有点无语,知道官家尚未亲政,那这事就不该议,作为太皇太后直接否了就是了。
他本想以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反被司马懿控制洛阳,以致曹氏大权旁落,使魏终被晋替代这件事来进谏。
但转念就想到官家离开,汴梁尚有太皇太后坐镇,此言一出怕是有影射太皇太后的嫌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但不管怎么说,天子没有亲政,祭祖也好,其他也罢。
离京都有极大的政治风险。
官家在离京后的安全也是一个没办法忽视的问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们这些宰执是要跟着担责,搞不好要遗臭万年的。
还有他们宰执们曾经商量过的事,倘若太皇太后真有废立天子的可能,官家离京是不是更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