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问道小说网
林菱说着已经沿着后门的小石板路走到了通往自家后山的那一片田地,她走上了松软窄小的田埂,一边走还一边说:
【看,这一大片都是我家的地,左边这三分之二的田都送给邻居种了,我爷爷年纪大了顾不过来,荒了也是白荒了,不如给邻居种。
右边靠近水渠、有一颗大木瓜树的就是我爷爷种的菜园子,你们看,这就是我家的玉米呀,都已经结玉米了,但还没熟,等下个月八月了才可以摘。
你们看,我爷爷种得还挺好呢,个头大吧!
】
林菱跳下田埂,不顾古代人对“把田送给别人种”
的晕眩与不解,直接将手机对准了还挂在玉米杆子上的大玉米,还拿自己的胳膊来作对比:“这个最大,有我胳膊大!”
明清两朝已传入了玉米的时空,看着那被青黄色的表皮包裹着的硕大玉米,又一阵晕眩。
明朝,正在爬山找草药的李时珍被石头拌了一脚,摔倒在地,他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天上,这是玉蜀黍?
胳膊大的玉蜀黍?
怎会有如此巨大的玉蜀黍啊?!
作者有话要说:玉米的历史参考:《中国玉米的起源与历史》
李时珍:我的蜀黍和你的蜀黍怎么不一样~
嘉靖:我说我是欧皇,你们别不信。
赵时春《平凉府志》原文:“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
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
花垂红绒,在塔末。
长五六寸。
三月种,八月收。”
李时珍《本草纲目》原文:“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又云:“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
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
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
可炸炒食之。”
徐光启《农政全书》:“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甘薯之父(4月29日入v)
清朝,见过玉米的康熙也呆住了,好大的玉米!
他戴上了西洋老花眼镜仔细端详,除了个头不同,外观大体是相似的,宫中的丰泽园田亩边角地也种了几颗玉米,他连忙命人去摘几颗过来对照看看。
林菱将玉米外皮小心剥开一点给直播间的网友看: